庭州时评 | 过油肉拌面走进燕园的启示
字体:
A+ A. A-周春放
9月22日至26日,“地方美食进北大——奇台专场”活动在燕园火爆出圈。当热气腾腾的奇台过油肉拌面端上北大食堂的餐桌时,这场由奇台县人民政府、北京大学餐饮中心、福建援疆福州分指挥部共同搭建的美食之约,早已超越了一场简单的味觉体验,成为地域文化传播、校地协同联动、援疆成果落地的生动实践。
在这场美食与青春的邂逅中,奇台过油肉拌面以最质朴的姿态征服了北大师生的味蕾。生物科学院学生王宇一句“分量大、肉多、味道好”,道出了这道昌吉美食最本真的魅力——不刻意雕琢,却以扎实的用料、浓郁的风味,让“昌吉美食名片”的称号变得可感可知。而学生程超逸“想去新疆昌吉、奇台旅游创业”的感慨,更印证了美食作为“文旅敲门砖”的独特力量:一道菜能勾起对一片土地的向往,让远方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而是充满烟火气的具体想象。
这碗拌面的底气,藏在奇台“千年粮仓”的深厚底蕴里。正如福州援疆干部、奇台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魏苏熙所言,奇台面粉的“筋道、细腻、高蛋白”并非偶然,2012年获得的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以及“全国首个面粉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身份,是这片土地对品质的坚守。从天山脚下的麦田到北大食堂的灶台,奇台面粉经过巧思烹煮,化身成油亮鲜香的过油肉拌面,每一根面条都承载着新疆农业的精华,每一块肉片都传递着地方饮食的匠心。可以说,这碗面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奇台农业实力与文化自信的直接体现。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活动背后,是多方力量共筑的文化沟通桥梁。奇台县人民政府主动走出地域局限,将地方特色推向全国顶尖学府;北京大学餐饮中心搭建平台,让师生在日常饮食中接触多元文化;福建援疆福州分指挥部则以援疆工作为纽带,为两地交流牵线搭桥,让边疆的美味与青春的校园产生奇妙共鸣。这种“政府搭台、美食唱戏、文化传声”的模式,既让奇台的文旅资源有了更广阔的展示窗口,也让北大师生在舌尖上读懂了新疆的风土人情,为校地合作、援疆工作探索了新路径。
当燕园的书香与天山脚下的麦香交织时,这碗过油肉拌面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它是奇台递给外界的一张鲜活名片,是援疆成果落地的一个微观样本,更是青春与远方对话的一种温暖方式。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美食之约”,让更多地方特色美食走出故土,在不同的场景中碰撞出文化的火花,让更多人通过味蕾,爱上一片土地、读懂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