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润心 凝聚力量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5-06-30 18:52:22
来源:昌吉州文旅局

字体:

A+ A. A-

以文润心 凝聚力量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昌吉州文旅局

  昌吉州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沃土,是新疆文化遗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北庭故城和世界自然遗产天山天池等自然历史文化瑰宝。还有新疆社火、新疆曲子、新疆花儿等17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资源既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也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生动教材。昌吉州还拥有占全疆95%以上的旅游资源,辖区内A级景区52家,“旅游+”示范点68家,国家、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0个,星级旅游饭店及温泉企业44家、星级农家乐44家、精品特色旅游民宿49家,S级滑雪场7家。

  近年来,昌吉州作为新时代有行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生动实践区,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将文化旅游发展深度融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命题,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突出“四个抓实”,用更加鲜活、更有说服力的形式和载体,厚植文化自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融入文化润疆、旅游兴疆各方面、全过程。

   一、抓实公共文化服务,为各族群众提供可期可及可感的精神文化食粮。

  把举办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作为全州文化润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项目,与承办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昌吉州农牧区文艺汇演及新疆曲子展演等特色文旅活动有效融合,全力打造精品文化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深入实施“春雨工程”结对项目,创新开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开展“非遗进景区”“春雨工程”“丝路同源·山海交响”“汾水连天山”“文艺轻骑兵”等系列活动近百场次,深化与福建、山西等援疆省份的交往交流交融;建好用好管好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发挥“四馆一站”等文化场馆的功能作用,组织开展“文润庭州”“双百”和广场舞、大家唱、乡村“村晚”、全民阅读、“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每年超1.5万场次,参与人数超百万人次;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迎春灯会、元宵社火、端午龙舟赛等特色节日文化活动,成功举办新疆曲子文化节、民俗文化旅游节、“丝路北庭·华服出行”汉唐文化盛典等品牌文化特色活动,让各族群众“乐”在一起、“融”在一起,让“我们的节日”成为老百姓共享的“幸福节”“欢乐节”,使各族群众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增进文化认同。

  二、抓实艺术创作演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各族群众心灵。

  持续加强精品创作,深化惠民演出,丰富实践内容,在推进文化润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彰显文艺力量。连续三届组织参加新疆文化艺术节,音乐剧《天山·誓言》、新疆曲子现代戏《天山兄弟情》等26个节目在自治区首届文化艺术节获奖;原创舞蹈《幸福花儿开》、歌曲《敕勒歌》分获第二届新疆文化艺术节金、银奖;连续举办八届文艺“奋飞奖”评选活动,推出了一批有效彰显中华文化底蕴、展现时代风格、提振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乐剧《别失八里》、新疆曲子现代戏《戈壁花开》等11个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新疆曲子现代戏《金子般的心》、美术作品《古道相逢无纸笔》、文学作品《天山下》等9部作品分获“天山文艺奖”和“天山文学奖”提名奖。创新举办系列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主题活动,每年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艺术展览30余场。大型室内歌舞秀《千回西域》2015年首秀至今,一年四季定时、定点的常态性文化旅游驻场演出,成为了昌吉州一张靓丽的文旅金字招牌。

  三、抓实文物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实物实事实景充分呈现。

  聚焦史证中央政权有效治理新疆,持续加强北庭故城遗址的系统开发、综合利用;聚焦史料实证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建成昌吉州博物馆、丝绸之路北庭遗址博物馆、北庭西大寺遗址博物馆以及昌吉州非遗展厅等,让昌吉州641处文物遗址、17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展览展示和群众近距离体验感受的平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为主题,加快研究谋划、推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让文物“活”起来。突出北庭故城遗址、唐朝墩遗址、石城子遗址等重点保护项目,出台了《昌吉回族自治州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条例》,连续多届举办新疆北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奇台历史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编辑出版《北庭学研究》《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壁画》等系列丛书7套、共5000余册,有力提升了昌吉州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展示水平。2024年9月,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实施博物馆展陈提升计划,打造昌吉州博物馆青少年VR体验展厅,19家各类博物馆常态化推出系列精品展览,每年开展“流动博物馆”巡展200场次以上,不断加强了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印记的宣传展示。推进昌吉州非遗展厅建成开放,积极承办“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区)市非遗展和非遗日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抓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让旅游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外树形象的重要载体。

  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昌吉州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昌吉州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昌吉州推进文旅融合提质行动奖补办法》等;依托昌吉州丰富的文旅资源禀赋,在系统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突出“八大景区”、壮大“九大业态”、推进“四条风景道”建设,培育旅游演艺、数智旅游、低空旅游等新文旅业态,深化文旅产业全链条融合。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文旅产业集群效应。吉木萨尔县、阜康市、奇台县等县市积极申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天山天池景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培育冰雪游、自驾游、特种游、乡村游等特色业态,加大多层次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打造提升S101天山地理画廊等精品线路,发挥重点地区、重点景区、重点线路示范带动作用。落实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北庭故城遗址等成功入选旅游促交往交流交融示范点;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及景区文化内涵提升计划,中国绿发集团投资酒店项目、索尔巴斯陶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天山天池、北庭故城、江布拉克等重点景区和“微景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面改造提升A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标识系统、游步道、旅游厕所、智慧服务等基础设施。完成公共交通路网的导览、停车场、通信基站、服务驿站、房车营地、充电桩等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厕所革命”,“三难一不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大“引客入昌”力度,2024年,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9%,实现旅游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117.5%,超越2021年的230.17亿元。创新开展“听着花儿游昌吉”“跟着非遗游昌吉”等主题活动,策划举办美食节、时装秀、音乐节、演出季等。积极承办2024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丝路沿线5个国家10个地区、国内外千余家企业(商户)参展,通过各类特色美食职业技能大赛、文艺演出、体育赛事、旅游推介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文化交融的魅力,还达到了增人流、聚人气、促消费的目的。组团参加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新疆展、新疆春博会、新疆冬博会等国际化品牌活动,组织昌吉州的文艺、文物、非遗、旅游推介等“走出去”,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新疆昌吉故事,持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传播力。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