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盛宴”解码“农业黄金链”
字体:
A+ A. A-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薇
8月19日,2025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在经历5天热闹之后,热度持续攀升,影响力持续放大。
这场以“美食”为名的盛会,实则是昌吉州农业全产业链创新的生动缩影——当传统油糕变成网红食材,当番茄红素登陆国际市场,当葡萄酒香弥漫中外餐厅,“舌尖盛宴”仅是表象,核心则是农业产业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的蝶变跃升。
2025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丝路美食融合展现场。记者何龙 摄
在昌吉州“开心油糕”技艺大比拼现场,参赛选手指尖翻飞,将面团与馅料巧妙融合。传统五仁馅油糕香气醇厚,黑米面、玉米面搭配桂花酱和干果的创新口味油糕层次丰富,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风味在唇齿间绽放。
技艺比拼的热闹景象让评审组组长、注册中国烹饪大师陈成江发出感叹:“这不仅是美食创新,更是新疆美食文化包容创新的生动体现。”
小小的油糕,不仅让一粒小麦的价值倍增,更藏着昌吉农业深厚的产业底蕴。
以“元气麦浪・丝路飘香”为主题的“麦香”主题日活动中,“奇台面粉”成为全场焦点。昌吉州8家面粉企业带来琳琅满目的参展商品与文创产品,拉面师傅将面团拉成韧劲十足的细丝,“面团吹气球”“面条跳绳”表演更直观展现出“奇台面粉”的高筋特性,引得观众阵阵惊叹。
新疆新粮华麦面粉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张大勇指导观众用面粉吹气球。记者王薇 摄
从2011年斩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到2024年跻身“国字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奇台面粉”已构建起一个从田间种植、加工生产,到挂面、糕点等衍生品开发,再到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在“光合红番茄 幸福中国味”为主题的新疆番茄品鉴大会上,2.88亿元的现场签约金额,为这座“全球三大加工番茄黄金产区”之一的城市再添发展动能。
网络达人李斐现场直播带货。记者王薇 摄
番茄产业链涵盖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研发等多个环节,作为全疆35%番茄制品的“诞生地”,昌吉州已建成从科研到加工的完整体系:5个科研平台攻关技术难题,14家龙头企业日处理番茄达2.8万吨,年产各类番茄制品40万吨,远销8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5亿元,让“新疆番茄”香飘世界。
在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主题日暨TOP10葡萄酒评选大赛上,200款佳酿经层层筛选,最终6个类别各10款精品佳酿“争金夺银”,将携“天山风土”登陆世界舞台。
天山北麓TOP10葡萄酒现场,评委细品葡萄酒感受单宁变化。记者王薇 摄
位于“中国葡萄酒之都”玛纳斯县的天山北麓葡萄酒博览园,游客可沉浸式体验“葡萄种植—酿造—品鉴”全过程,亲身感受北纬44度葡萄黄金产区的独特魅力。
“我们不仅要酿好酒,更要讲好故事。”昌吉州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甘寿春表示,通过评选赛事、酒庄旅游等举措,昌吉州正在构建“种植—酿造—文旅”三位一体的产业链,让每一瓶葡萄酒都成为传递地域文化的载体。
在“酪悦时光・醇享新生”主题的“乳香”日活动中,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赚足目光。“醇香盲品挑战赛”“挤牛奶大赛”等互动环节趣味盎然,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品牌温度。
而在距离新疆·昌吉美食节主会场40公里外的西域春乳业“无人工厂”,3万头奶牛在优质天山牧场悠闲吃草,为高品质牛奶提供源头保障。企业今年投入2.4亿元升级生产环境与设备,每一滴牛奶都要经过12道工序的严格把控,从鲜奶到奶酪、酸奶的70余款产品,构筑起“从牧场到餐桌”的完整链条。
昌吉州农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高级兽医师马建忠说:“昌吉州将持续在政策和技术上支持乳企,延伸乳业产业链,推动农文旅融合,让乳业成为昌吉农业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从田间到舌尖,昌吉州的农业全产业链创新早已落笔成篇。2024年,《昌吉州粮油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5年)》等涉农产业集群建设方案陆续出台,确定以加工番茄、制种等16条特色产业链为骨架,撑起现代农业的“四梁八柱”。
“农产品全产业链建设是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昌吉州党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星雷表示,未来昌吉州将聚焦特色产业,强化科技支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借助各类活动加大品牌推广力度,让“昌字号”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为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当新疆·昌吉美食节的烟火渐渐散去,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不仅是舌尖上的滋味,更是一条贯穿“种植—加工—品牌—文旅”的全产业链图景。在昌吉州的田野、车间、市场里,农业不再是单一的生产环节,而是科技赋能、文化加持、市场驱动的复合型产业,正以蓬勃的创新活力,铺就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