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课堂,群众是老师,我的价值在其中——薛雯丹:一朵在基层泥土里绽放的青春芳华

发布时间:2025-08-20 17:30:10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字体:

A+ A. A-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讯 实习记者 马军 通讯员辛利荣

  在昌吉州昌吉市三工镇劳动保障服务大厅,薛雯丹的身影总是忙碌而温暖:她俯身倾听老人心中的疙瘩,细致讲解繁复的医保条款,夜深人静时仍在灯下核对参保数据……这位从厦门集美大学金融学专业走出的姑娘,毅然放弃了广东银行的工作,回到家乡,将青春汗水挥洒在乡镇服务一线。从都市白领到“三支一扶”志愿者,再到乡镇干部,她一步步走近乡亲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服务者的初心。

薛雯丹走进村民家中,向村民宣讲社保政策。图片由本人提供

   抉择:回归故土,践行使命

  2021年,薛雯丹自厦门集美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顺利通过秋招,成为广东一家银行的职员。在快节奏、高压力的职场中,她凭借勤奋好学站稳了脚跟,赢得了认可。然而,作为家中独女,远方父母无声的牵挂始终萦绕心头。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在她心中回响,那片熟悉的故土更在深情召唤。2022年,薛雯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一线城市的优渥待遇,报考新疆昌吉州昌吉市的“三支一扶”计划。最终,她如愿成为三工镇人民政府劳动保障所的一名志愿者。

  “回到家乡,就是想在这片土地上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她的选择让家人欣慰,但也带来了担忧,毕竟基层工作的繁琐对这个刚出校园的姑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扎根:在服务中成长,于奉献中淬炼

  初到三工镇劳动保障所,挑战便扑面而来:城乡居民医保征缴、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技能培训、企业社保补贴……每一项工作都牵动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她沉下心来,一项项钻研,一件件落实。

  医保征缴是每年的重点工作。她与各村委会密切配合,村干部负责走村入户宣传,她则在电脑前处理业务、核对名单,加班是常有的事。遇到村民断缴,她会主动打电话了解情况并协调解决;对于不熟悉手机操作的老人,她不仅手把手指导,甚至还会自掏腰包先行垫付费用。近两年,三工镇医保征缴率持续高位运行,这背后离不开她和同事们的努力。

  就业服务同样需要绣花功夫。为了让村民“少跑腿”,她精心整理出清晰的业务流程文档并分发给村干部;休息时间接到咨询电话,她总是耐心解答;遇有紧急事务,更是随叫随到。“每天睡前,都得在脑子里把工作过一遍,生怕遗漏了什么。”这份近乎执拗的认真,让她在短短半年内就成了所里公认的“业务通”。

  用心:情系群众,办好实事

  劳动保障所是直接面对群众的窗口,来办事的很多是老年人。薛雯丹总是先递上一杯温水,轻声安抚:“大爷大妈,别着急,慢慢说。”

  一次,得知一位高龄老人行动不便,无法到现场办理养老金资格认证,薛雯丹利用午休时间主动上门。老人家中没有网络,她打开手机热点连接系统,小心翼翼搀扶老人完成人脸识别。“闺女,你跑这么远来帮我,真是比亲孙女还贴心。”老人朴实的话语,瞬间暖透了她的心。

  2023年,镇上一位村民在外地确诊重病,急需手术,高昂的费用让全家陷入困境。薛雯丹远程指导家属办理异地就医结算,免去了他们的奔波之苦。了解到村民家庭困难,她又主动联系村干部,收集材料、撰写报告,向上级申请医疗救助。当7万多元救助金陆续到账时,家属打来电话,声音哽咽:“你的帮助真是及时雨,太感谢了!”

  为了让惠民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她跟着村干部跑遍辖区各村,在集市、活动场所“摆摊”宣讲;针对不熟悉智能手机的村民,她编印图文并茂的操作手册;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她坚持定期上门帮办。她常说:“有些村民住得远,来一趟不容易,能上门解决的,绝不让他们多跑路。”。

  坚守:初心不改,绽放芳华

  2024年底,薛雯丹“三支一扶”服务期满,通过考试进入昌吉市硫磺沟镇人民政府,成为经济发展和财政办公室的一名干部。岗位虽有转换,但她服务基层的赤诚之心未曾改变。

  在新岗位上,她带着在一线积累的深厚群众工作经验,迅速投入财政业务学习,走访辖区企业倾听需求,协助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核心都是围着群众转,道理是相通的。”她依然保持着随叫随到的习惯,睡前梳理工作的方式,以及将群众诉求放在心尖上的那份郑重。

  从银行明亮的柜台到乡镇朴实的服务大厅,从金融领域的“白领”到扎根泥土的基层干部,薛雯丹的人生轨迹看似经历了一次“跨界”,但其内核却始终如一——那是对家乡沃土沉甸甸的责任,对父老乡亲滚烫烫的热忱。正如她常说的:“基层是课堂,群众是老师,我的青春价值在其中。”

  薛雯丹的足迹,深深印刻在家乡的土地上;她的故事,是一份关于青春选择与无悔坚守的动人答卷。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