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麦浪里的诗与远方!奇台腰站子村半年迎客10万+,农旅融合打造“向往的生活”
字体:
A+ A. A-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薇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位于天山脚下的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犹如陶渊明诗里的那般的田园美地。
7月10日,记者走进腰站子村,落眼之处皆为美景。万亩麦田翻涌好似金色海洋,微风拂过,麦杆枝叶摩挲的沙沙声,恰似大地在吟唱丰收的序曲。不远处,稻草人花海里各色花朵肆意绽放,形态各异的稻草人错落其间,与烂漫花海相映成趣,营造出浓郁的田园气息。
腰站子村稻草人花海,各色花朵肆意绽放。记者王薇 摄
这个因小麦产业迅速崛起而闻名全国的村庄,正以一粒种子为支点,撬动三产融合的大文章,让无数游人在此邂逅“向往的生活”。
腰站子游客服务中心的高大门楼前,旅游大巴车陆续驶来。新疆丰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乐笑着迎上前,热情地向游客们介绍着村庄的故事。
村头那座以屯田粮仓为原型的小麦博物馆,是承载时光的容器。步入其中,古老的犁铧、斑驳的簸箕静静陈列,这些沉默的器物在灯光下泛着微光,默默诉说着先辈开荒拓土、春种秋收的故事,遥远得快要斑驳的岁月……
游客漫步小麦博物馆。记者王薇 摄
不远处的麦宝乐园则是孩童的天堂。彩虹滑道上,孩子们的笑声像风铃般清脆悦耳,身体随着滑道起伏快速前冲而不由自主地爆发尖叫;萌宠动物园内,羊驼甩着蓬松的尾巴咀嚼草料,孔雀展开五彩斑斓的尾羽,引得孩子们踮脚围观,情不自禁地想要和这些可爱的动物们亲密互动。
麦宝乐园里游客欢乐玩耍。记者王薇 摄
离开麦宝乐园驱车前行,沿途风光渐次铺展:整齐的民居与现代农田相映成趣,有机小麦地旁立着20余个稻草人——挑担卖瓜的老汉、推车赶路的货郎、弯腰拾穗的农妇、握笔疾书的先生……它们在绿野间伫立,为田园风光添了几分俏皮与烟火气。
稻草人公园旁的特色民宿里,庭院里花草繁盛。游客们围坐茶桌旁,看阳光透过树叶筛下光斑,听风摇动枝叶与鸟鸣相和。在这里,时间仿佛被拉长,尘世的喧嚣被麦浪隔绝,只余下内心的澄澈与安宁。
稻草人公园。记者王薇 摄
“这里的风景简直太美了,就像走进了一幅田园画卷,每一处都让人陶醉。” 来自乌鲁木齐的游客张悦满脸笑意,难掩对腰站子村的喜爱之情。
腰站子村距离奇台县城29公里,依托国家5A级景区江布拉克。依托这份地理馈赠与农业禀赋,腰站子村把小麦文章做深做大:从有机种植到精深加工,从麦田观光到农事体验,一二三产业如麦秆拔节般向上生长,既鼓了集体的钱袋,也富了村民的日子。
如今的腰站子村,已是国家3A级景区和自治区级“研学游”示范点,300个住宿床位、1000个餐位的接待能力,能全方位满足游客 “吃、住、行、游、购、娱、研、学”的需求。
经过历年的建设,腰站子村曾先后摘得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和美乡村等荣誉,还成为新疆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引来无数慕名而来的游人。
既要“流量”,又要“留量”。腰站子村不仅连年增加和提升旅游设施,满足游客的需求,还先后承办自治区群众村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腰站子村乡村旅游知名度。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600元,三产产值突破3000万元,接待游客14.5万人次,农文旅融合的果实越结越丰。
“今年1—6月我们累计接待企事业单位参观62批2093人次,游客10.4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12.9万元。” 韩乐介绍,“我们要让腰站子成为四季可游的向往之地,让乡村旅游真正成为村民的‘金饭碗’。”
2025年,腰站子村启动国家4A级景区创建,计划建设康养中心、拓展研学课程,预计新增200个就业岗位。
“未来,我们要让‘农业 + 文化 + 旅游’的融合之花越开越盛。” 韩乐说,“让游客既能触摸田园的质朴,也能读懂农耕的厚重,把腰站子打造成人人向往的新派乡村。”
从驿站炊烟到麦浪翻金,从农耕故里到文旅新地,腰站子村以农为基,以旅为翼,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振翅高飞,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动人图景,成为无数人魂牵梦绕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