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记者刘茜、通讯员魏丹报道)10月9日,记者从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农高区)获悉:昌吉农高区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亿元,上半年就地转化项目超过一半。
技术合同成交额是衡量本地科技创新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技术市场活跃程度等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背后是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昌吉农高区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作用,建成“农科星创”“丝路科创中心”等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4个,入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52个、金融服务机构33个、人才服务机构35个,新增在孵企业389家,支持通过市场化方式转化科技成果。支持泰昆集团、中粮屯河、九圣禾种业、新茄食品、康普森等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产业研究院、生物育种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转化应用了“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农情信息空天地高精度高时效智能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饲料原料有效养分动态预测”“优质酸奶生产的乳酸菌发酵剂”等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今年昌吉农高区共有51家企业注册专利盘活系统,20家企业27个产品完成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试点平台备案证明工作。
在构建农业“政产学研用推”高效合作新模式上,昌吉农高区围绕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主体,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西部中心)一体化发展,每年给予西部中心1000万元用于合作共建,支持西部中心在全疆布局建设试验基地11个。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示范、产业推广基地148个,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466项。慧尔农业自主研制了“智能水肥+智能施肥机+智慧球阀”的水肥一体化模式,在全疆推广300余万亩;康普森生物建成了畜禽种业基因芯片检测服务平台,为全疆各类畜禽分子育种科研单位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围绕自治区“粮棉果畜”四大农业产业集群,昌吉农高区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区域发展紧密互动和深度融合,与吴孔明、唐华俊、万建民、陈学庚、朱玉贤、任发政等20余位院士及拔尖人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引领突破核心技术,帮带培养人才梯队。牵头组建了由战略科学家担当领衔的新疆粮食单产提高、高品质棉花生产、戈壁生态农业、林果提质增效、作物生物安全、畜禽健康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等45支疆内外协同创新团队,科研人才队伍达到2878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等41家科研院校合作,认定自治区“两区”企业实验室7个,建成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新建成新疆种子质量检测中心等16个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有效集聚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昌吉农高区聚力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全疆首创了高效的棉花基因编辑体系,创制了抗黄萎病、无棉酚和利于机采等的棉花新种质,“中棉113”“宽早优”综合植棉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品种及技术模式;李少昆、梁晓玲等团队创造出玉米最高单产1663.25公斤,连续7次刷新全国高产纪录;何中虎团队育成的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最高单产680公斤,成为最受南疆农户欢迎的高产明星品种……一项项科技成果为全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