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昌吉州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何朝晖正在为患儿听诊。
11月22日,在昌吉州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家长带着孩子在儿科就诊。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雪 文/图)
“孩子发了3天烧,这两天咳嗽得越来越厉害。”11月22日上午,昌吉市民刘女士带着5岁的儿子乐乐到昌吉州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乐乐为支原体和流感病毒的混合感染,随后给孩子开了药,并办理了住院手续。未来一周左右,乐乐将住院接受治疗。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近期,儿童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上升趋势。据了解,为应对儿科就诊高峰,昌吉州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延长就诊时段,增设午间、夜间延时门诊,并实行先检后诊,简化诊疗流程。在检验化验方面,医院不断改进检测手法,争取在2小时至3小时之内出结果,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同时,昌吉州人民医院新增20张床位,针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分区管理,最大限度满足患儿就诊需求。
那么,儿童支原体肺炎如何治、怎么防?出现什么情况需及时就医?记者采访了昌吉州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何朝晖,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什么是支原体肺炎?这和普通感冒又有什么区别?
答:支原体是一种类似细菌但不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属于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其中一种,肺炎支原体侵入我们的下呼吸道,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普通感冒存在一些区别,一是病原体不同,普通感冒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而肺炎支原体感染由支原体感染引起。二是发病时节与症状不同,普通感冒常发生在季节交替之际,尤其冬春季,以乏力、肌肉酸痛、咽疼、鼻塞、流涕等症状为主,肺炎支原体感染常发生于秋冬季,以发热和咳嗽等症状为主。
问: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主要症状有哪些?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答:儿童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咳嗽有一定特点,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嗽咳痰,部分患者会出现喘息表现,还可能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症状,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少数重症患者可发展为危重症患者。
近期各类呼吸道疾病感染患者较多,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非常关键。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项,都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1.持续高热(39℃以上)≥5天或发热≥7天,体温高峰无下降趋势。
2.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
3.精神差,头痛、抽搐、频繁呕吐、不能进食等。
问:有家长给孩子自行服用阿奇霉素等药物,自行用药有哪些风险?有什么建议?
答:目前,支原体肺炎的一线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治疗无效。在孩子尚不确定是支原体肺炎时,要谨慎用药,尤其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避免增加孩子出现耐药的可能性,进而影响后续治疗。
问:孩子确诊支原体肺炎,如何做好居家护理?
答:轻症的支原体肺炎无需住院,在家庭护理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充分的休息和能量摄入,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不主张感染后或出现发热、咽喉疼痛、流鼻涕、咳嗽等症状的孩子带病上学。
2.正确服用退热药,六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布洛芬(间隔6~8小时)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间隔4~6小时),二者任选其一即可,一天不超过4次,但不能同时服用两种退热药,也不建议交替使用。如果是两个月以上且六个月以下的孩子,只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3.不常规推荐使用镇咳药,如果干咳明显影响孩子休息,可酌情应用。可以使用祛痰药物,包括口服和雾化药物,也可以采用叩击排痰,帮助孩子排出痰液。
4.要注意通风、保持清洁,有过敏体质或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儿童避免接触烟草、宠物、花草等。
5.有条件的多子女家庭做好隔离,以免相互传染。
问: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答:虽然目前还没有预防支原体肺炎的疫苗,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避免感染很重要。
1.尽量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在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尽量避免习惯性触摸眼睛、鼻、口。
3.要保持家庭和学校的环境清洁。室内定期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在通风期间做好保暖,并做好消毒工作,避免聚集性感染。
4.要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何朝晖医生还提醒:在支原体肺炎高发季节,患有湿疹、鼻炎等儿童,或有过敏体质家族史、基础疾病的儿童,更要做好防护。有过敏体质或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儿童感染后,气道的损伤比一般儿童重,气道分泌物可能更多更黏稠,孩子自己咳出来的难度较大,更易出现气道堵塞,肺内病变进展较快,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病情加重,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