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频道精选 > 教育 > 学生作文

学生作文 | 木垒牧歌

发布时间:2025-02-19 11:51:35 来源:昌吉日报

  □昌吉州第四中学八年级(5)班 德丽达

  夏日当头,远处的青松愈发青黑。在昌吉上内初班的我,可是父亲的骄傲。今天我与父亲骑着崭新的摩托车,在柏油路上稳稳地向山里的方向驶去,去“视察”父亲的产业。天高路远,无事就唱歌,我哼唱着哈萨克族名曲,旁边不时有小车疾驰而过,呼呼的风声为我伴奏。父亲偶尔也接上几句,但大多数时候只留下沉默。两边的青草迅速地向身后奔去,迎面而来的是土地的味道。

  路上遇见一个吆喝着卖西瓜的中年人,父亲便停了车走过去。走近一看,瓜真不错,瓜皮墨绿,红色的果肉鲜嫩欲滴。我正看时,父亲已与那人聊了起来。中年人嘛,关心收入多一点,父亲便询问干这行赚钱容不容易。

  那人答:“要放以前,这西瓜没人卖,也没人吃。现如今交通发达了,卖瓜方便了,肥料好了,种瓜环境提升了,这瓜的长势一天比一天好,看着它们就像看着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恨不得抱在怀里睡才踏实,这可是我的发家致富路。”

  “我们是去放牧的。父辈们也是一辈子都在放牧,我也走了这条路,每天就赶着牛羊,和牛羊打交道。”

  “那你这放牧,日子过得咋样呀?”

  “和你说的一样,如今这日子越过越好了,放牧也不再挨饿受冻了。”

  说话间,父亲挑好西瓜,掏出手机扫码付了钱,我们便继续上路了。

  葱郁的树木点缀着大地,地里的玉米在风中像波浪一样往远处荡去。咦?小时候好像没有这样呀,莫不是同卖瓜叔叔说的一样,政府帮了大忙?

  拐进大山,终于到了山坡上的木屋。往低处走,竖立着几个土块的残壁,我指着它,好奇地询问父亲:“那是什么?”

  “那是我们以前放牧时居住的土屋,混一些干草和泥土砌成,同燕子筑巢一样。旁边就是羊圈,到了冬天,味道难闻得很,而且每逢刮风下雨,一整天都心惊胆战的,生怕房子倒了。”父亲低沉地说着,目光里含着我读不懂的内容。

  “时代快速变化,政策是越变越好,日子也是越来越好呀!”父亲脸上浮现出骄傲的神情,“还是我们现在的水泥房子好,既不用担心倒,还特别暖和。”

  我绕着屋子,端详它的全貌,又有一个我不曾见过的东西出现,我又询问父亲。

  “那是驴车,用处可大了。”父亲怀念地回答。

  “不就是几块木头拼接而成,加上了四个轮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不以为然。

  父亲摇了摇头,耐心地给我解释:“它不仅可以拉货,还能拉人呢。”

  恍惚间,我好像看到了爷爷艰难地拉着车,年幼的父亲在后头吃力地推车,一步一步,脚下的石子路硌得脚生疼。我摇摇头,将这些画面甩出脑海,看向停在一旁的摩托车,真不错!

  羊在父亲鞭子的威力下,随着飞扬的尘土来到木屋前的草场上。

  父亲躺下来休息,我则坐在一旁望着这幅和谐美好的画卷:草地宛如一片柔软的绿色地毯,向四面八方延伸,直至融入远方的山脚下,山顶上还有积雪,形如皇冠。在阳光的照射下,草地上泛着淡淡的绿光。

  母亲拿着挤奶的工具悠闲地走过来,看着眼前的美景欣慰地说:“你看看现在,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草场,牧民过上了好日子。”说罢她便坐下来挤牛奶,那微妙的节奏感让人感到放松。

  雪白的牛奶如丝线,绕过母亲长着厚茧的手指,伴着母亲的歌声,哗哗地注入铁桶里面。明天它们要在村里的小加工厂里变成可口的奶酪、黄油,端上我们的饭桌。

  午后的阳光洒满了草地。饭后,母亲拿着电推子,催促父亲快点脱衣服。父亲光着膀子坐在板凳上,背后是拔罐留下的印记。推子发出嗡嗡的歌声,父亲的头发也随之落下,落到光光的地上。阳光恰如其分地照在他们身上,他们在发光。我感觉到了一股暖流正向我的身体尽情倾注,浑身都是暖的,那种温暖让我振奋。

  指导老师:徐春霞(该作品获“辉煌70年 壮丽新昌吉”征文中学组二等奖)

[责任编辑:陆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