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的路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 马文忠)流水欢歌磨轮转,拔廊房里有珍馐,春花秋果景似锦,水磨沟里养心游。距木垒县三十多公里的木垒县西吉尔镇水磨沟村,以古之水磨而得名。一条水磨河潺潺自南而下,穿村而过,人们利用优美的自然落差和粮丰地腴的地理环境,在村里建起了一座座水磨。从此,十里八乡的户儿家便马拉驴驮来这里磨面,把黄澄澄的麦粒变成了白如雪的银粉。如今,你走进村里,会看到在村中央保留了一座古水磨的原状。水磨坊分上下两层,下一层由渠水的冲力带动一个木制水轮,水轮上安一竖轴,竖轴上方置一石磨,磨随轮转,人们只要把麦粒投进磨眼里,磨四周流下来的就是碾碎的麦面粉,再以箩筛,收获的就是可以蒸馍馍、做拉条子的白面了。如今,这水磨坊只是供游人欣赏百年前农桑生活的“古董”罢了。
远村光影
走进水磨沟村,另一个最大的亮点便是在山村两侧那修葺一新的别具风韵的拔廊房。拔廊房,顾名思义,即前廊伸出。这种建筑模式源自明清时期的陕甘一带民居。百多年前,陕甘人逃荒至此,建拔廊房时,先用松木铆榫穿梁制成木桁架,用柱顶石托起,然后四面墙砌土块或砖头。笔者曾经有幸在木垒县月亮地村目睹过一户村民新房上梁的情景,颇为热闹、震撼。这是村里的一件大事。要在旧社会,为图吉祥,新房上梁时要披红挂彩拜佛诵经。而今,这家人与时俱进,在房梁用红绸子悬挂上了毛主席画像,上梁后杀鸡宰羊,还跳起了麦西来甫,唱起了眉户小调。我跟房主人聊天,他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才有这样的好日子。2005年,当地政府给每户补助1.5万元,用于村里ー百多户拔廊房的修旧翻新,村里ー半农家依房办起了农家乐,为了增添拔廊房古色古香的风韵,家家都在院前建起木制的飞檐斗拱的门楼。
水磨沟秋色
水磨沟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这里,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雪,四季美景诗意盎然。春天里杏花粉红,油菜花金黄;秋天里桦林灿灿,牛羊满山坡,雄鹰翱翔长空,给人无限遐想。
秋到深山
为方便游客游玩赏景,村子中央修了一个20多米高的观景台,游客登上去,两山抱一村的美景尽收眼底。现在,一片秋光里,群山层林尽染,潺潺小河如白练,灿灿桦林抱远村,纵横旱田铺锦绣,漫山牛羊下夕阳,ー条木栈道沿山脊蜿蜒而上直达山顶观景亭,此景此情,令人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婷婷白桦
黄昏时分,你入住拔廊房,品尝着炒野菜、炖山鸡、土豆鱼鱼等美味,临窗眺望远山近树,听村姑唱ー曲婉转的眉户小调,更是别有ー番滋味在心头。水磨沟村,山与水的交融,人与景的和谐,古代农耕文化的韵调与现代人文社会的节奏,使这里成为了人们旅游揽胜的养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