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张楼 张圆圆)
在昌吉小吃街的烟火缭绕中,有一家马氏雨明牛肉火烧店,店中那金黄酥脆的牛肉火烧,不仅是食客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昌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招牌。十余年来,店主白雨明与妻子马彦萍坚守传统工艺,在传承与创新中,让这一传统美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马氏雨明牛肉火烧的故事,要从丝绸之路说起。据白雨明介绍,火烧最初由穿梭于丝路的商人传入昌吉,那时的火烧多为驴肉馅或羊肉馅。当它扎根昌吉后,本地人的智慧与口味偏好促使其发生了巧妙的变化,肉馅被改为牛肉馅,更契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昌吉风味。
时光流转,马彦萍的爷爷在昌吉市老街摆起了火烧摊。那时候,爷爷用的是传统的铁鏊子,每一个火烧都在炽热的鏊子上滋滋作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马彦萍回忆起童年,爷爷烤制火烧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那是老街最具烟火气的风景,也是家中生活的依托。她从小就跟在爷爷身边,耳濡目染,渐渐掌握了火烧制作的精髓。后来,马彦萍来到一家食品企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食品制作经验,这使得她手中的火烧技艺更加精湛。
走进马氏雨明牛肉火烧店的后厨,现代化的电烤箱取代了往昔的平底锅,这是时代变迁在美食制作上的印记。然而,不变的是对传统工艺的坚守。白雨明夫妇深知,要做出地道的牛肉火烧,原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他们坚持选用本地上好的牛肉,这种牛肉肉质紧实,纹理清晰,经过精心处理后,吃起来瘦而不柴,筋道且不油腻。再搭配上新鲜的洋葱,牛肉的醇厚与洋葱的清甜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鲜美口感。
制作火烧时,先将牛肉剁碎,与洋葱搅拌均匀制成馅料。随后,将馅料包裹在一层轻薄的面皮之中,精心搓揉成合适的形状。放入电烤箱后,在高温的烘烤下,面皮逐渐变得金黄酥脆,而内里的馅料则被紧紧锁住水分,变得鲜嫩多汁。出炉后的牛肉火烧,色泽诱人,香气扑鼻,一口咬下去,外焦里嫩的口感令人陶醉。
白雨明感慨道:“十多年来,我们从选料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马虎,始终遵循着传统的工艺标准。正是这份坚持,才让火烧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昌吉特色美食。” 如今,白雨明店里共有6名员工,生意蒸蒸日上,每日营业额可达四五千元。
马氏雨明牛肉火烧店员工索金萍说道:“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店里顾客特别多,从乌鲁木齐来的游客常常一次打包四五十个,好多外地游客上飞机前都要特意来买一些打包带走,说是要把这份美味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如今,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牛肉火烧这一昌吉特色美食不仅在本地家喻户晓,更是走出了昌吉,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为了让这一传统技艺后继有人,白雨明将手艺传给了儿子,使得牛肉火烧的传承进入到了第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