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频道精选 > 人物 > 百姓人物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 栾青胜:十余年坚守,不失初来赤子心

发布时间:2025-03-21 10:54:39 来源:昌吉日报

  中国昌吉网(记者 常谊谊 通讯员 赵阳)

  “栾书记,你为啥留在木垒?”“肯定是新疆风光太迷人!”“要我说,绝对是为爱奔赴!”3月15日,在木垒县团委会议室,新报到的一批西部计划志愿者围着县团委书记栾青胜好奇地发问。

  栾青胜是一名“90后”,在这群刚到西部边陲的“新兵”眼中,是一个没有架子、性格温和、能和大家打成一片的“老兵”。

  为什么选择留下来?栾青胜不禁陷入了回忆中,思绪飘飘荡荡地飞出了会议室。

  这事还得从12年前说起。

  那年,栾青胜还是山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临近毕业的学生。在一次浏览学校网站时,他看到了一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通道今日开启”的消息,开头那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跟小锤子似的“咚咚”砸在心口上。“当时,热血直冲脑门,我给母亲打了通电话,撂下手机,就去报了名。”栾青胜说起当初的决定,仍难掩激动之情。

  大学毕业后,栾青胜被分配到木垒县规划局工作。初来乍到,气候水土、生活环境都与山东相差甚远。既来之,则安之。栾青胜迅速调整心态,努力适应环境,安下心来踏实工作,遇到难题就与同事一道研究,逮着图纸一点一点“啃”,硬是把城乡规划那些事摸得门儿清。

  那几年,城乡建设正酣,栾青胜成了县里的“活地图”。县城哪条路怎么修的,乡村美丽庭院咋规划的,没有他不知道的。木垒镇干部祖米热提到现在都记得,当年居民阿依古丽家盖新房请不起设计师,栾青胜下班就蹲在她家的宅基地上画图,帮着跑手续,盯施工,比自家盖房还热心。提起这事,栾青胜一乐:“到现在,村里大爷大妈见我还念叨,这个山东巴郎子佳克斯!”

  志愿服务期间,栾青胜工作突出,表现优秀,于2014年获得自治区优秀志愿者、木垒县60周年县庆筹备先进个人等荣誉。2014年5月,他被自治区团委推荐为全国志愿者代表,并在央视分享在边疆奉献青春的故事。

  2015年服务期满,栾青胜不带一丝犹豫就办了留疆手续。“家人对我的选择很支持。青春正当时,我觉得在新疆短短两年是不够的。”栾青胜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西部边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十余年来,栾青胜在县住建局、县政府办等多个岗位历练,不断增长知识才干。工作期间,他参与完成了木垒县430万千瓦风光电新能源产业、中水回用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成功促成山东理工大学4批学生赴木垒县支教,搭建鲁新青年交流桥梁。2023年12月,栾青胜担任木垒县团委书记后,牵头建立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组织返乡大学生参与新能源产业调研,助力青年人才返乡干事创业……

  2016年至2017年,木垒县住建局市政办主任徐志虎曾和栾青胜共事,说起这个来自山东的小伙,他不停地夸赞:“记得那时,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全县开工建设的多个土建项目工程进行施工质量监督检查,全县土建项目施工现场都是他的‘办公室’,小伙子晒得跟煤球似的,还天天乐呵呵的。”

  如今,栾青胜已经在木垒县成了家,有了两个孩子,爱情事业双丰收。

  “为什么要留下?”思绪重新凝聚回到现实,栾青胜瞟了眼设置成手机桌面的全家福,又看向会议室里的新一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眼中透着期待。他咧嘴笑道:“当你的青春融入一片土地,与这片土地割舍不断,便有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牵挂。在这里,我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窗外的胡杨沙沙作响,天山融雪潺潺流向新绿的草场。从沂蒙山到天山,一个关于选择与坚守的故事,仍在继续,而且有了新人新传。

[责任编辑:陆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