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女儿,你答应周末要来看我,你却就这样走了。”
“李菲,我们刚买了新房,说好装修完明年搬家,你却说走就走了。”
“妈妈,你说要带我去北京看天安门,你却扔下我走了。”
“小李,我们和你做同事还没做够呢,你怎么不打个招呼就走了?”
时间定格在2021年11月9日。
奇台县司法局人民参与促进办公室(安置帮教办)四级主任科员李菲在工作中劳累过度,引发心脏猝死,永远闭上了双眼。
这一天,李菲带着未竟的使命走了,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3岁。
西北的冬季,雾蒙的天,清冽的寒冷。
一个多月过去了,而对于王曰东来说,那天早晨,妻子唠叨的话语犹在耳边,她一手提着包一手拉着儿子离家时的背影,依然那么清晰。
李菲6岁的儿子指着微信上不再闪烁的头像问爸爸:“这是妈妈啊,她怎么不说话了?”一阵阵揪心的疼痛袭来,王曰东抑制不住,任泪水肆意流淌。
李菲永远地走了,她音容虽逝,德泽永存。
冬雪绵绵,如泣如诉。无论是她昔日一起奋战的同事,还是她服务过的乡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或那让她记挂不舍的亲人,回忆点滴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在人们伤痛的追忆里,记者真切感受到李菲“用平凡铸就忠诚担当”的人格魅力,就像她案头摆放的那一株兰花,静静地绽放,吐露芬芳。
坚守初心 甘做黄牛
风雨朝夕共,笑貌音容存。
推开奇台县司法局的大门,左手第二间就是李菲生前办公的地方。
一如往常,干净的座椅和电脑桌,桌上放着一摞法律书籍和笔记本。打开电脑,里面还保存着她生前未完成的文稿和表格。
几张用过的打印纸被装订成册,背面是李菲的“随手记”:11月8日,全体大会下午6:30在局二楼会议室召开;10日,奇台镇团结社区值班;11日,基层司法所调研……每一条都记得简短而清晰,有的地方还用笔勾出重点。
翻开李菲生前的工作履历,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耀眼夺目的光环,有的只是短短几行平实朴素的文字。
1988年7月,李菲出生于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2010年,新疆教育学院毕业的她,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志愿者。2011年入党,2012年考入奇台县西地镇人民政府,2018年调至奇台县司法局工作。
在奇台县司法局工作期间,李菲负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局机关行政等工作,同时,还承担很多阶段性、临时性的工作。2018年,全州首个由州司法行政部门发起的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在奇台县成立,李菲担任秘书长,她组织38家企业、个体商户和志愿者为安置帮教人员提供社会救助、就业援助、心理调适、法律援助等,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启动,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李菲临危受命担任了综合办公室负责人,成为全局日常事务的“大管家”,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11月初,奇台县司法局搬迁,李菲主动承担起统筹协调工作,仅用两天时间就把县司法局积攒了10多年的家当搬到新址,6个科室18间办公室全部整理完毕。
同事们说,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她都能稳住事儿。
“李菲业务能力强,处理基层工作轻车熟路,还是个热心肠,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有难题来请教她,她都会耐心解答。”曾在西地镇政府与李菲共事两年的奇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莉回忆说,“她去世前一天,我们还见过,没想到一句问候竟成诀别。”
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芨芨湖城区党委书记郭雷曾在西地镇担任镇长,在他眼里,李菲工作踏实,热忱高,很让人省心。“我们共事时,她是镇纪检委副书记,工作量大,加班是常态,但她从来没有喊过苦、叫过累,是一名老黄牛式的优秀基层干部。”
“李姐工作起来干劲儿十足,从不推诿,让我这个90后自愧不如。”奇台县司法局法宣科干部赵岩回忆说。今年10月,赵岩请假参加司法考试,李菲主动兼顾法宣工作,她将全县318名法律明白人和220名学法用法示范户台账整理得清清楚楚,还做了工作小结,让赵岩很受触动。
昌吉监狱挂职民警张川伟记得,11月9日早上,李菲和往常一样,提前20分钟到岗,招呼自己一起将文件柜和办公桌抬到二楼,又拿着拖把和抹布打扫卫生。“她每天早来晚归,忙忙碌碌,忙里偷闲还来问我要不要帮忙。这几天我忙得不可开交时,还会脱口而出:‘李菲,你看看这个材料!’扭头一看,才意识到她真的不在了。”张川伟难过地说。
平凡如你,温暖如光。李菲很平凡,但绝不普通,靠近她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光。
身边榜样 传递力量
“11月9日10:30,我正在整理文件,走廊里传出呼叫声:‘有人晕倒了’!”在奇台县司法局跟班学习的老奇台镇司法所所长孔璐冲出办公室看到,李菲仰面倒在女卫生间的洗手池旁,手上戴着胶皮手套,还握着一块抹布。
有的人拨打120急救电话,有的人将李菲抬上车往医院送……
冬日的风,吹在人脸上,像刀割一般。
打强心针、做人工呼吸……40分钟的抢救也没有挽回她的生命。
“从医院回来,我发现李菲的一只胶皮手套落在了我车上。我母亲有一双一样的胶皮手套,每次看到那双手套,我都会想起她。”孔璐眼中含泪说。
没有通知,没有讣告,人们从八方奔赴而来。11月11日,李菲的追悼会上,倚墙而立的花圈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殡仪馆的走廊,足足有300多个。
灵堂里哭声伴着哀乐回旋,寒风呼啸着钻入灵堂,好似也钻入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心里。
“那么好的人,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呢?”曾经和李菲共事的同事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和惋惜之中。
孔璐记得,老奇台镇司法所的安置帮教人员档案因失火受损,他到奇台县司法局补档案,看到十几个高高的档案柜,心里有些发怵,找了好几遍也没找到。“李菲看了一眼我手中的名单,张口就告诉我,档案在哪个柜子、第几层,我真心佩服她。”孔璐说。
“我和李菲相识11年了,亲眼见证了李菲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在县司法局财务干部张梨梨眼中,李菲是个“女汉子”,工作认真细致、从不拖沓,业务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李菲去世前一天还说,10日她要去社区值班,明天要把办公室全部收拾好。”张梨梨哽咽着说。
奇台镇司法所干警阿依努尔·亚合甫说:“李菲对工作一丝不苟,当日事当日毕。我们还曾因为她工作较真有过争执,她严谨的工作作风对我影响很深。8日晚上快9点了,我们还在微信上谈工作,这段通话记录我不会删,留着作纪念。”
“李菲喜欢看书,只要有时间就学习法律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说起李菲,奇台县坎尔孜乡司法所所长张国月坦言,她们的关系亦师亦友。李菲留下的《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法规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书籍,书上勾勾画画,空白处标着注释。
听到李菲去世的噩耗,奇台县司法局副局长汤美辉的精神有点恍惚,汤美辉说:“11月9日上午,我正在外办事,得知消息后有些发蒙,赶紧往医院赶,想送她最后一程。”
汤美辉的脑海里浮现出前一天开会时,李菲扎着马尾辫、戴着眼镜认真做记录的样子,心里涌起一阵悲伤,汤美辉说:“几年来,李菲没推过一项工作,没请过一次病假,把她放在哪个岗位上,都特别放心。”
奇台县司法局党组书记佟根念记忆最深刻的,是李菲性格直爽,团结同志,工作中更是埋头苦干,毫无怨言,一直用实际行动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李菲刚调到局里工作时,人员更换频繁,档案台账混乱。李菲积极与公安部门联系,仅3个月时间就健全了全县375名安置帮教对象台账。她任劳任怨、忠诚敬业的精神永远值得大家学习。她虽然走了,但榜样的力量会引领我们砥砺前行。”佟根念说。
面对亲人 留下遗憾
李菲走了,最痛彻心扉的是她的亲人。
李菲的丈夫王曰东任奇台县公安局国保大队教导员,虽然两人工作很忙碌,但一家三口幸福美满。
“她是个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疼爱家人的人。”生死两隔,任凭泪水打湿衣襟,王曰东难掩伤痛。
“多年来,她都是7点半起床,做饭、打扫卫生,9点出门送孩子上学,再去上班。”王曰东说。
王曰东清楚地记得当天李菲上班前的场景,“李菲做了早饭,还给儿子做了蛋挞。我给她擦了皮鞋。她平常总说我不爱干家务,地擦不干净,衣服没叠好,这次又嫌我不认真,鞋油没打匀。”王曰东回忆说。
说到这儿,王曰东陷入了回忆。“李菲好强,做事特别认真,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为生活小事她没少埋怨我。我现在好想再听她唠叨唠叨……”说话间,王曰东的泪水夺眶而出。
白天夫妻俩各忙各的,晚上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我每天回家晚,孩子由李菲接送,她有时带孩子一起加班,有时把工作带回家干,家里的电脑都是她在用。”王曰东说。
看到桌上的相册,王曰东忍不住又哭了,说:“送她走的时候,儿子没有哭,我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后来,我看到儿子翻看相册,说想妈妈了,我的心都碎了,原来孩子什么都知道。”
李菲的突然离开,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因为工作忙,结婚7年,他们除了度蜜月,没有再出去旅游过一次。
“她说过,我们要带着儿子去北京看天安门,这些都无法实现了。今年,儿子上了小学,我们在学校附近买了房,打算孩子年龄大点儿就让他自己上下学,可还未来得及装修,她就走了。”王曰东说。
李菲对自己很小气,她不烫头发,衣着朴素,生活精打细算,一部手机不知道用了多少年……
对需要帮助的人,李菲却从不吝啬。“同事、朋友遇到困难,她总是慷慨解囊,我们已借出了4万余元。李菲去世前几天,我陪她买了200元的文具,作为小奖品鼓励儿子和他的同学们好好学习。亲友有事,她都是主动上门帮忙,从不嫌麻烦。”王曰东说。
李菲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她的父母至今不能接受女儿已经辞世的事实。
“李菲身体很好,咋会突然就走了呢?”李菲的母亲一开口便泣不成声。
李菲的父亲说:“她从小就是自立孝顺的孩子,从不让我们操心,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给爷爷奶奶包了红包,对我们也是关心备至。她工作忙,很少回家,去世前一晚,她说这个周末会来看我们,可我们再也等不到她了……”
在奇台县西地镇桥子村村口,村民克热木·阿卜杜热伊木站了很久,想到再也看不到那个熟悉的身影,脸上露出了哀伤的神情。
克热木·阿卜杜热伊木一家四口靠他打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艰难。结亲两年来,李菲经常抽时间去看望他们一家,送生活用品,帮孩子们辅导功课。在克热木·阿卜杜热伊木心中,李菲是一位可敬又可亲的姑娘,他说:“我们全家都喜欢她,她还那么年轻……”质朴的话语中全是惋惜。
斯人已去,长歌当哭。
这位在平凡岗位上闪着光、发着亮,不耀眼、不夺目,却很温暖的奇台丫头,永远地离开了,带着她点点滴滴的爱、点点滴滴的温情……
李菲的生命之灯熄灭了,但却在每个人的心里点燃了另一盏灯。
她,似一面旗帜,如一座灯塔,凝聚着向上的力量,指引着奋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