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频道精选 > 人物 > 时代风采

王哲:用歌声唱出家乡美

发布时间:2022-04-22 11:37:24 来源:昌吉日报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婷)“是大山吹来的风,吹散了我的忧伤,是江布拉克飞来的鸟儿声声在歌唱……”初次听《远方的家》,记者就被这深情的歌声所打动,思绪随着悠扬的冬不拉弦声,伴随牛羊和鸟叫声,来到天山脚下那个叫“开恩撒依”的地方。

  “开恩撒依”,哈萨克语意为“大沟”,也就是指的奇台县塔塔尔族乡大沟村,《远方的家》作词、演唱人王哲就出生在这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王哲,因家中经济条件差,幼年时经常饿肚子,有时饿得在家里哇哇大哭。邻居阿孜亚提大妈听到他的哭声,顾不得自家也嗷嗷待哺的孩子,立刻挤好新鲜的牛奶送过来,这一送就是整整四年。“那时候的牛奶格外香甜,长大后再也喝不到这么好的牛奶了。现在即使再昂贵的牛奶都比不上阿孜亚提大妈家的牛奶香醇。”王哲回忆说。

  邻居阿孜亚提便是歌曲《远方的家》里大妈的原型,难以割舍的“开恩撒依”,珍贵的邻里情谊,是王哲创作《远方的家》的初衷。

  王哲不是音乐科班出身,却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他自小听着、说着哈萨克语长大,后来上大学又学习了维吾尔语。2001年,王哲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外贸公司做翻译。但是,爱唱歌的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不顾家人反对,2003年年初辞去了别人眼里“光鲜”的翻译工作,开始了当歌手的追梦之旅。

  那时,23岁的王哲凭借一首《向往神鹰》,成功进入乌鲁木齐宝亨民族艺术团担任歌手。王哲属于天赋型歌手,乐感特别强,一首歌只要听上几遍,很快就可以用吉他准确弹奏并能流利地演唱。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王哲通过自己的努力,由歌手被提拔为艺术团副团长。

  2005年年底,王哲又辞去艺术团的工作,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团,取名康巴尔汗艺术团。此后的四年时间里,王哲带领艺术团先后到厦门、昆明、珠海、北京等地演出,给当地观众留下了难忘的“新疆民族风”艺术印象。

  在外漂泊的日子里,思乡之情愈发浓烈。幼年在“开恩撒依”生活的一幕幕,经常出现在王哲的脑海和梦中,浓浓的乡愁呼唤着游子归来。于是,王哲萌生了创作歌曲的想法,他想“就写故乡、写故乡牵挂的人,用深情的歌声唱出家乡的美,赞颂故乡的情。”王哲抱着这样的初衷,开始了歌曲创作。

  2009年,王哲结束漂泊生活,回到家乡奇台县,成立了奇台县盛世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这些年,王哲带领公司员工多次策划实施了奇台本土音乐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成为昌吉地区乃至新疆歌舞赛事的“网红”潮头。2018年,王哲因此被评为昌吉州“文化产业领军人物”。

  2020年,王哲经过岁月积淀和情感酝酿,在日出日落的交替中,在写废近两百张稿纸之后,《远方的家》终于成曲。2021年2月6日,歌曲《远方的家》正式上线,并同时在QQ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等17家音乐网站发行。截至今年3月,歌曲全网点击量超过五百万次。

  王哲再接再厉,创作的新歌《母亲是灯,父亲是塔》,预计在今年5月“母亲节”前夕在全网发行。“我这个人不善于表达,就想通过歌声把对父母深深的爱唱出来,向天下所有的父母送去做儿女最深情的致敬。”王哲说。

  记者了解到,王哲正在筹备出版自己的个人专辑,主要以介绍奇台历史、文化、风景等内容为创作主题。

  采访结束时,王哲感慨地说:“奇台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古城,作为生我养我的故土,奇台是阿孜亚提大妈的热奶茶,是圣水泉下再也回不去的年少,更是江布拉克那一望无际的辽阔。我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只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我的歌声,了解奇台、发现奇台、爱上奇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