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周光军正在制作《西游记》主题花灯。
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赵善宾 文/图)
元宵节临近,玛纳斯县大街小巷挂满了流光溢彩的花灯。今年67岁的昌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光军制作花灯已有43年,他制作的每一盏花灯都是对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坚守。
走进玛纳斯县中华碧玉园非遗花灯制作技艺传承培训基地,周光军正在制作走马灯。周光军告诉笔者,他制作的走马灯用绘画代替剪纸,工艺更为复杂。制作一个高1.2米的走马灯,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做花灯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制作灯芯,蜡烛燃烧后,灯内产生的热气往上推,灯芯会随着气流自动转起来,这正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所在。”周光军说。
1982年,周光军参加了为期一年半的工艺美术学习班,接受了系统学习。在结业作品展上,他制作的走马灯获得了一等奖,这激发了他传承花灯技艺的热情。周光军说:“从那时候起我就爱上了制作花灯,我暗下决心,要坚持做下去。”
周光军制作的花灯样式有走马灯、花灯、造型灯等,主要展现当地民俗生活、乡村发展变化等内容。为了传承好花灯制作技艺,他立足传统技艺,在选材上大胆创新,将原先强度不高、不易保存的材质换成金属材质,将纸质的表面换成丝绸布料,并进行防水处理,让花灯色彩更加鲜艳,保存时间更长。
这几年,周光军在“非遗”花灯制作技艺传承培训基地着力培养年轻的“守艺人”。他的徒弟柴忠民说:“老师没有停止过钻研技艺,他不断地提出新办法、新思路,与我们交流、传授经验,就想着把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如今,周光军正积极探索如何将花灯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让“非遗”花灯变成可以带走的“礼物”,推动家乡的文旅产业发展。“做花灯几十年了,它已经成为我撂不了的活计,能把花灯技艺传承下去,是我最幸福的事。”周光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