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
我到过许多地方
数这个城市最年轻
它是这样漂亮
令人一见倾心
不是瀚海蜃楼
不是蓬莱仙境
它的一草一木
都由血汗凝成
你说它是城市
却有田园风光
你说它是乡村
却有许多工厂
苍郁的树林里面
是一排排的厂房
百鸟的鼓噪声中
传来马达的声响
空气是这样清新
闻到田园的芳香
微风轻轻吹拂
掀起绿色的波浪
它像一个拓荒者
全身都浴着阳光
面对着千里戈壁
两眼闪耀着希望
更像一个战士
革命的热情汹涌
只要一声号令
就向前猛打猛冲
到处都是建设工地
劳动的声音在沸腾
我的心随着手推车
在碎石公路上飞滚
艳阳天,风雪天
在黎明,在黄昏
一年三百六十天
看它三万六千遍
因为它永远在前进
时时刻刻改变模样
因为我透过这个城市
看见了新中国的成长
赏析
《年轻的城》这首诗是诗人艾青于1960年创作的,这是一首讴歌新疆石河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倾情之作。
艾青的人生中有一段特殊的岁月与“戈壁明珠”石河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60年秋天,他携夫人高瑛来到石河子,度过了16个春秋。石河子给艾青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在石河子农八师的日子里,他经常到农场、连队参加各种会议和农业劳动。采访了拖拉机手、汽车司机、农业技术人员、医生护士、教师、炊事员、普通农工等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同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积累了很多的创作素材。
正如诗中所言,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她没有厚重的历史,但她有灿烂的明天!她既没有“瀚海蜃楼”,也没有“蓬莱仙境”,但她有一代代愿为她流汗劳作的人民!这样的她,闪耀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这个主题就是诗人艾青从劳动和生活中感受提炼出来的。
在采访过程中,艾青被军垦战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说:“我想写一种精神,一种白手起家,与天奋斗的革命精神。”这是他在石河子用心血写下的对军垦开拓者的热情赞歌。诗人直抒胸臆开篇就用比拟的手法把石河子比作一个妙龄美人,表达了自己对石河子的爱和赞美: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诗句精短,节奏明快,充满愉悦的情绪。接下来,诗人用夸张、对比和白描的表现手法写乡村、工厂和公路建设,进一步表现石河子的建设成就以及建设者澎湃的劳动热情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因为它永远在前进/时时刻刻改变模样/因为我透过这个城市/看见了新中国的成长”诗人透过一座城的成长,看到了新中国的日益繁荣发展,诗歌主题得到了升华。这首诗一发表就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鼓舞和思想启迪。这是一首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表现形式和手法新颖活泼的现代诗力作。
1999年在石河子市中心建立中国首家以诗人名字命名的诗歌馆——艾青诗歌馆时,建设者就把艾青的《年轻的城》这首诗雕刻在了诗歌馆的墙壁上,以志纪念。
艾青,1910年3月27日出生于浙江金华,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1933年艾青在狱中写出歌颂劳动人民的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发表后引起轰动,是艾青的成名作。在那个时代里,作为一名爱国主义诗人,艾青在自己的许多诗篇中表达对当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祖国的深深忧虑,写作了大量对战乱中的中国人民苦难处境表示深切同情的诗章。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北方》《人皮》等。
1996年5月5日,艾青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王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