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锦
世间有树木,内心不荒芜。
有一棵树,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其情结根深蒂固,久久不能释怀。
如果说安徽黄山的迎客松,成了人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记忆符号;山西洪桐的大槐树,承载着多少人血脉不舍的故乡眷恋……那么,矗立在昌吉市延安北路与健康路交会处人行道上一棵饱经沧桑而百年不衰的古白榆,则是延安北路乃至昌吉市最原始的标志物。
每每逛街路经此处,我都情不自禁地回忆心藏27年的往事。那是1997年的4月,昌吉市对延安北路进行大规模翻修改造。一天上午,当时的州党委书记带领秘书、笔者和昌吉市建设局的一位领导,由南向北去查看工程进度,当时马路两旁需要拓宽,树木都要被挖走。当我们走到延安路北路与健康路交会处时,新规划的人行道被一棵高大的古白榆占去了一半,像是“拦路虎”。
“你们看这棵老榆树留不留?”书记问道。
“还是在延安路留一点历史记忆吧!”我们3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发表了看法。
“那好,这棵大榆树就不挖了!”领导采纳了我们的建议。我们就这样挽救了古白榆的命运。自此以后,每至此处,我总忘不了与古白榆的“过命之交”。
直到近日,我写此文前,查阅了昌吉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的普查资料,才得知古白榆迄今已有201岁了,胸围超4米,树高约20米,仅次于昌吉市最大树龄242岁的古榆。忽然间,我被这颗古白榆从悠远走来穿越时空坚韧不拔的意志、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所敬畏、所惊叹。
我知道,以我的阅历无法穷尽对古白榆历史的追溯,仅定格我知晓的片段,就足以感慨万千,我多么想与它尽情地对话!
它在我眼里,仿佛像一位饱经沧桑的神圣老者,不知储存了多少浩如烟海的时代风云和悲欢离合的人间往事,沉淀了两百年神奇而厚重的历史,我无法掩饰对它的肃然起敬,也无不感谢当年领导的远见。
古白榆阅览人间喜怒哀乐,见证城市日新月异,成为如影随形的记录者。
如今,古白榆像矗立在十字街头的巨伞,呵护着过往斑马线上的人车安全,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色。它那粗壮的根部周长足有4、5米,干裂厚实的树皮表面处处龟裂,道道凹槽纵贯上下,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我知道,沟痕越深长,阅历越沧桑。在它的半身处,还有几个深洞式的伤痕。那可能是很久以前,由于枝繁叶茂,再加之风霜雨雪的施压,折断枝干而遗留的结疤。累累伤痕,足以说明往日无情风雪的千磨万击。
尽管古白榆老干虬枝,但它那层层叠叠、延伸四周的枝干仍苍劲盘旋,年年根深叶茂、新枝勃发。春生榆钱,夏长树叶,丝毫不亚于后生者的蓬勃旺盛。
无数个春秋,古白榆以顽强的生命力,坚守在这里不离不弃、不枯不萎,也许应验了“古树逢盛世,枝叶分外茂”的说法。这棵古白榆成了稀世珍宝,大家都呵护有加。由于树冠过大,生怕再遭不测,园林部门先后多次修剪、复壮、补洞、杀虫、修建围堰,以改善生长环境,还为其搭建支架,使它尽显刚毅挺拔。
一位文学爱好者在树下这样感叹:“树荫让人心回归,以拥抱今天的朴实。站在一棵不知是谁人栽种、历经几百年才郁郁成荫的树下,太阳注视着,树木凝视着,我们阅读天空、歌唱云朵,涌现出快被遗忘的岁月和数不清的记忆。”
是啊,作为一种生命体的参照物,这棵古白榆是一代又一代人不可或缺的陪护,尤其是在一座座高楼林立的城市,无树就缺乏生机活力,蓬勃的树木提振了人们的精神,愉悦着出行者的心情。这棵古白榆牵动着市民的情感,烙印着对城市的记忆,也成为生态文化的“绿色文物”,它还是城市“园林文化”的根基,少有他物可替代。2019年10月,昌吉市人民政府将其录入国家古树名录数据库,建档立卡,列为保护对象,给他挂上了保护标签标识牌,提升了其价值。
延安路上的古白榆迎来日出、送走晚霞,眺望博峰巍峨、欣赏屯河绿谷,添锦城市美景、助力风景这边独好,见证着州府的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延安北路,它的重要意义无与伦比。逢年过节,有关部门还给古白榆缀满灯笼,把古白榆装扮成一道霓虹闪烁的风景。
延安北路的古白榆,像历史记录仪,记录着州府由“小家碧玉”出落成“大家闺秀”的嬗变升华。
延安北路的古白榆,如时代显示器,映照着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间烟火,记述着喜怒哀乐悲忧愁的人间百态。世间纷繁事,尽在其中说。
百年古榆,伴城而生,降祥纳福。这棵古白榆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勾起对昌吉这座城市乡愁的记忆名片、文化符号,唤起故人热爱家乡的千般情思。
随着时间的沉淀,人们将更多意愿和情感寄托于古树,以储存生怕丢失的情思致远。呵护好它们,让其讲述更多美好的昌吉故事,这是所有人的责任,也是培育精神家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