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频道精选 > 文化 > 文苑 > 散文

父亲母亲

发布时间:2025-02-12 11:52:24 来源:昌吉日报

  □武疆莉

  半个多世纪前的一天,一位满怀豪情的青年才俊昂首迈出山西医学院的大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怀揣梦想,手提一只书箱,辞亲远行,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四天四夜,日夜兼程,他来到这遥远而陌生的地方——新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家从全国首批培养的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中经过反复动员、筛选,选拔了两名品学兼优的男同学分配到新疆卫生厅。随着新生力量的到来,自治区卫生厅成立了新疆最早的、唯一的流行病防治研究所,这也成为两位朝气蓬勃的知识青年立志贡献聪明才智、实现远大抱负的栖息地。他们创建实验室、上山下乡采集标本、编纂教材、培训全疆公卫人员……

  学习班上有一位毕业于自治区卫生学校的女学员,秀外慧中、勤奋好学,自然得到年轻教员的特别关注。你来我往,互帮互学……在热火朝天的工作和学习中,共同的理想将两颗青年男女的游子之心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并于1961年底牵起了彼此的手,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家。

  青年才俊是我的父亲,勤奋好学的女学员是我的母亲。父亲是家中长子,凭借着天资聪颖、勤奋上进,以及国家助学金、奖学金,读完小学、中学、大学。每每提起自己走过的路,父亲发自内心地对国家充满感恩之情,而父亲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也践行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在我的记忆中,最常听到牧民们称呼父亲的就是“武大夫”,整天“武大夫”长“武大夫”短地跟在父亲身后。父亲经常利用工作之余,骑着马,背着药箱去牧民家义诊,和牧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缺医少药的牧区,遇到牧民们头痛脑热,父亲成了他们的希望,而这些可爱的牧民们以他们最纯朴的方式表达感激,手抓肉、酥油茶、包尔萨克、马奶酒,热情款待这位白衣天使。对我们来说,暑假里能和父亲一起受邀在牧民家做客,甭提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了。

  父亲长期在牧区工作,夏天无暇照顾我们姐妹,心里总有歉意,每年出差前总是给家里备足生活用品;工作之余采摘野蘑菇,仔细分拣晾晒蘑菇干;舍不得吃穿,积攒微薄的工资买鸡蛋、酸奶、羊肉等,以此来传递浓浓的父爱……

  我的母亲心灵手巧、温文尔雅,在我们的大院里是出了名的爱干净、整洁。洗干净的裤子,母亲总是对好裤脚线放在枕头下面,压出裤缝。那时的房子大多都是客卧一体,我们家的床自始至终平整如熨烫般。

  母亲有一手好针线活,我们姐妹们穿的新衣服总让邻里阿姨交口称赞。从秋冬到春夏,我们所有的新衣服、棉衣裤、棉鞋都是母亲亲自缝制的。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想着法儿地把我们姐妹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直到大学时期,我还穿着妈妈亲手做的棉衣、织的毛衣,是真正的“温暖”牌定制服装。

  母亲为了让我们吃好,换着花样地做各种可口的饭菜,只要我们家做饭总是四处飘香。妈妈单位的年轻人来我们家蹭吃,那是家常便饭。妈妈觉得年轻人离家不易,总是热情招待,还常常帮他们缝缝补补。

  在三十年的卫生事业中,我的父亲母亲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受父母影响,我们姐妹四人从小也都热爱学习。我们没有辜负父亲母亲的殷切期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

  父亲母亲如今已年过九旬,二老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仍以饱满的热情拥抱生活,始终保持着我们家做事一丝不苟、有条不紊的传统,家居环境秩序井然、一尘不染。对待生活的认真劲儿,纵是年轻人也望尘莫及。

  不懈怠、不放弃,永远保持着挺拔的身姿,永远干干净净、智慧得体,这就是我可爱、可敬的父亲母亲。

[责任编辑:陆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