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频道精选 > 文化 > 文苑 > 散文

坐看窗外博格达

发布时间:2025-03-12 12:08:44 来源:昌吉日报

  □林艺鸣

  我坐在办公室,可以看到窗外的博格达峰。博格达在古代被称为“神山”,博格达峰是当代新疆的审美地标。第一次望见博格达峰,距今已过三十多年。那是1994年暑假,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我站在阜康市滋泥泉子镇眺望天山,博格达峰矗立于蓝天白云中,仿佛是精心创造的艺术品。同行的老师说,这里是观看博格达峰最佳的角度。我认为老师的观点带有主观情感的审美偏好,因为他的家乡就在滋泥泉子。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家乡情结,有首歌唱道“谁不说俺家乡好”,就如《我们新疆好地方》唱的就是咱们新疆人可爱的家乡。

  从滋泥泉子出发,路上遇到一群身着绿色军装的年轻士兵。他们青春的笑脸上,洋溢着人生最美的芳华。橄榄绿在广阔的天地中跃动,时不时跳进相机的取景框,与博格达峰形成最佳构图。美丽新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天地间的青春气息与活跃在新疆大地上的建设者形象。多年后,旅途中遇见过的许多绝美风景已随风飘逝,唯独那道橄榄绿挥之不去。从记忆哲学上溯源分析,长期记忆属于灵魂的同一部分,在记忆活动的细微感受中产生的自我感,能够随时证明“我们”的同一性,融入灵魂的橄榄绿形成了不自觉的自我感,来自“军民一家亲”的无意识,扩展为共有精神家园里的手足情,从而形成长期记忆的文化机制。

  后来,我到吐鲁番工作,时常穿越天山后沟进入达坂城,从滋泥泉子相反的角度看天山,博格达峰依然美得震撼心灵。蓝天、白云、雪峰、草地、源自博格达峰的白杨河以及浪漫民歌《达坂城的姑娘》里的达坂城,呈现出雄浑绮丽的美。博格达是豪放的画、飘逸的舞、流动的诗。

  据吐鲁番艾丁湖乡牧民介绍,从达坂城出发,向东进入阿克苏乡,沿阿克苏河北上,途经天山南坡白杨河,翻越“达坂”,下雪山抵天山北麓,向西作环线走到黑沟,南下即回达坂城。“达坂城”之名就来自天山中的多个“达坂”,当下有人称其为“博格达大环线”。原本遥不可及的博格达峰在牧民生活里就是平常的牧场,是乌鲁木齐、吐鲁番、阜康人的共同家园。在艺术家眼中形而上的博格达峰,到牧民的脚下不过是“道在寻常”弯曲起伏的山路。

  我既不是擅于丹青的艺术家,也不是善于行走的牧民。博格达峰之于我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它融自然之谜、文化之谜、艺术之谜、行走之谜于一体,许多未解之谜成为我孜孜不倦探寻谜底的动力。我敬畏它高远辽阔、白云出岫、并肩太阳、齐头月亮,我迷恋它道深稽古、文化多姿、叙事多彩。乘飞机去北京,难得一见的博格达峰就近在飞机舷窗外。博格达峰的真容仿佛托克逊至库米什之间甘沟两旁的山峦,两者山形极似,不同的是博格达峰有雪,甘沟的山峦无雪。我抓住云天中瞬间的灵感写下“博格达峰耸云立,星辰密语聚神气,山麓望顶天路遥,行者长叹足不及。乘机偶过博格达,平常山丘也无他,两三矮峰似甘沟,巍峨雄奇霎俗化。”舷窗外的博格达峰如同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隔与不隔”的文学境界,多元视角里的博格达峰若即若离、亲见亲历,是隐藏在大地物语中的审美理论。

  参加工作后,把当年立足滋泥泉子,盼望上天池的梦想变为现实。秋日里山路两边金黄色的白杨树把天山装扮得格外美丽,置身其境,自然联想起周穆王不远万里不辞辛劳赴约瑶池,会见西王母。虽然这是一个难以考证的传说,或者是负责地方志的文人杜撰,但周王赴约的文化真实符合文化研究的规律,必须肯定编纂传说的文人智慧,“天下一家,文化同源”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心存家国,无问西东。蜿蜒曲折的山路崎岖陡峻,穿越其中还可感悟“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真谛,天地间灵光一闪的奇妙思想往往就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迸发出来。博格达山腰的天池如一汪碧水,左岸有一座名为“西王母祖庭瑶池宫”的院落,民间习惯称之为王母庙,庙内一面墙壁上题写一个大幅“道”字,左联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右联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横批为“大道无为”,其实这是摘自中华文化经典《道德经》原文。远眺近不可及云雪相接的山峰,就是曾在梦里千番期盼的博格达峰,俯瞰如诗如画的“瑶池”,遐思周穆王带着中原乡音从《穆天子传》里走来,与西王母在此赓续中华文明的史诗,凭此传说,博格达天池不同凡响。

  经过九曲回肠的峭壁山路来到博格达峰下,博格达峰的美并不比立足于阜康滋泥泉子、乌鲁木齐达坂城看到的景象震撼心脾,正如苏轼所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审美真的需要距离。后来,我搬进昌吉学院新校区上班,坐在办公室便可窥见窗外美景,近处是设计巧妙的恐龙馆建筑、气度非凡的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楼,蜿蜒曲折的滨湖河尽情舒展着比例舒适的美感。远处的住宅楼如同钢琴键盘上跳动的琴键,仿佛流动的音乐融入滨湖河白塔的倒影中。极目远眺,博格达峰巧夺天工般矗立在黄金分割的画面里。一幅人文与自然巧妙融合的杰作,赋予我文学灵感,丰富我审美想象。

  云卷云舒,春夏秋冬,坐看天山。感怀冬雪初晴的博格达峰:“雪后晴日碧空洗,博格达峰云天立,室内偷闲观窗景,极目远山近咫尺。”抒怀旭日升起的博格达峰:“晨曦初染博格达,高耸云天气自华,神秘峰巅隔最美,登顶妙悟天净沙。”咏怀文化叙事中的博格达峰:“窗外雪峰三百里,江山如画共同体,瑶池盛会遗弦乐,紫气东来伴红日。”特写天宫神话中的博格达峰:“博格达峰穿云霄,安坐天宫众山小,雄姿妖娆笑群峦,独立长空气自高。”博格达峰滋润着我的生命光彩和文学积淀,也正是得益于博格达文化的浸润,我不懈攀登文化高山,后来有幸走上清华大学讲台任教《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课程。

  归去来兮,魂系家园,念兹在兹。博格达峰是新疆审美文化的主峰,也是中国审美文化光彩夺目的地标。

  (作者系昌吉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田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