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赵雪迎 杨再琨)
宽阔笔直的柏油路、干净整洁的巷道、白墙灰瓦的典雅民居、别具特色的墙体彩绘、恣意盛放的各色鲜花、茂盛葱郁的瓜果蔬菜……走进吉木萨尔县北庭镇的村庄,仿若漫步“工笔画”里,每一笔都精描细绘,美得恰到好处。
以产业之“和”起笔绘就增收致富路
今年6月,北庭镇开展文化进万家“书香浸润万家 筑梦最美乡村”活动。活动现场,该镇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扶持渔业发展,引进新品种助力增收致富的成果,现场观众无不感叹“秋水鱼肥脍如玉,北庭水乡赛江南”。
养殖户张德礼说:“我这两年引进了梭边鱼发展养殖业,一亩放800尾到900尾,亩产量1吨左右,效益不错。”
据了解,北庭镇现有渔业水域面积1500亩,占全县渔业养殖92.8%,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近年来,该镇持续加大对水产养殖户资金及政策支持,先后引进乔尔泰、五道黑、绒毛蟹、白对虾等名优特水产品种,年产量达710吨,产值1100余万元。
北庭镇是闻名遐迩的瓜菜之乡,被人称为“菜园子”。当前正值复播大白菜、青贮玉米的关键期,该镇抢抓农时,复播大白菜、包菜、青贮玉米等作物,播种3000亩,预计亩均增收3000元左右。
2022年秋,北庭镇渔业养殖喜获丰收。
今年,北庭镇深入推进一三产深度融合,种植粮食作物44515亩,建立泉水地村1个千亩玉米高产示范点和2个300亩玉米高产攻坚点;建立万亩示范片,提升粮食作物产量;建立4个集中养殖小区,扶持3家渔业养殖合作社发展,提升生猪、家禽、育肥牛羊、渔业养殖的规模和质量。
位于北庭镇街面上的银昌餐厅主营酸辣鱼、一鱼两吃等菜品,常常是每天中午12点,就被慕名而来的打卡者预订一空。北庭镇立足优质农特产品和优质水资源,打造5家休闲垂钓园,助推乡村旅游业和乡村渔业融合发展。
乌鲁木齐游客许女士告诉笔者:“北庭鱼宴非常出名,我和家人、朋友逛北庭故城,品尝鱼宴,鱼宴味道非常棒,特别实惠,我们5个人点了4个菜,人均花费40元,吃得特别好。”
以生态之“和”勾勒留人引客新景象
近日,在北庭镇西上湖村的苗圃园里,苗圃负责人徐成生正在查看新扦插的沙棘苗的长势情况。2018年,徐成生对多个地方考察后,决定在此育苗。“因为苗木品质高,很多时候还没育好就被预定完了,我明年考虑扩大规模。” 徐成生说。
近年来,北庭镇多措并举,以项目建设为基础,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投入资金6500余万元,完成院墙风貌改造、生活污水处理、居民点绿化、路灯安装等项目,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实现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卫生整治“三个全覆盖”。2022年底,西上湖村率先完成天然气入户,全镇清洁能源入户1200户。
西上湖村村民薛来林指着家里的老照片说:“我家在这里生活了七代人,以前每年冬天用5吨多的煤,需要我们一桶一桶提到房子里,脏水也得提出去倒。现在取暖做饭用的是天然气,进出水都在房子里了,就跟在城里生活一个样了。”
2022年国庆节,北庭镇三场槽子牧业新村村民剪“福”字。
基础设施好了,村庄美了,陆续吸引了更多人来投资。同时,更多出去的人选择回来建房。西上湖村常住人口只有户籍人口的30%,以往这些人多年难得回来一次,现在每到周末都有人带着一家从乌鲁木齐、昌吉回来过周末。
常年在乌鲁木齐做生意的叶先生看着自家老房子翻新,满眼都是欣喜。他告诉笔者:“你看那棵老榆树,家里的老人也说不上它存在多少年了。这里是我们的根,现在村上发展这么好,政策也好,我把房子修好了,经常过来看一看、住一住,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今年6月,游客在北庭国家湿地公园拍照打卡。 马文婷 摄
2020年,北庭镇古城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其中北庭国家湿地公园,春日候鸟栖息翱翔、夏季鲜花盛放、秋天芦苇荡漾、冬季雾凇苍茫,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吸引疆内外诸多观鸟爱好者及游客前来打卡。
以人文之“和”注入和美乡村精气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400年前,岑参在北庭留下千古绝唱,也留下了文化繁荣、蓬勃发展的基因。
近日,“礼赞二十大 讴歌新时代”百日广场文化北庭镇专场演出现场,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儿童集体舞《美丽姑娘》、男声独唱《北庭人》……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吸引游人驻足观看,看到精彩处,人们或跟着翩翩起舞,或举起手机拍照、录像。
今年6月,兰州大学新闻系重走中国西北角一行采访北庭镇民间手艺人李克武(左二)。
马头琴演奏者李克武特别高兴,他自己制作、自己演奏,满满的成就感。他说:“我要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和马头琴制作工艺,打响自己的品牌,探索非遗技艺传承。”
北庭镇活跃着剪纸、戏剧、新疆小曲子、二胡、快板、蒙古长调、冬不拉弹唱、广场舞等430余名各类文艺爱好者和民间手艺人。为活跃基层文化活动,该镇先后建设综合文化站1个,文化活动中心6个,文化大院2个,乡村大舞台9个;每年投入文化润疆资金10万元,确保各村月月有活动、镇上定期有汇演,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今年87岁的刘占荣是一名快板爱好者,住在北庭镇上的互助院,经常通过快板向老人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他说:“以前要挣钱养家,现在孩子大了,我就看看电视、听听广播新闻,发挥余热把党的好政策编成快板词说给大家听。”
近年来,北庭镇依托乡村文化禀赋,持续展示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名镇志丛书《北庭镇志》成功入选中国名镇文化工程。同时,该镇持续挖掘乡村文化潜力,积极做好剪纸非遗文化的申遗工作。依托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开展华服特产秀、“观千年古镇·品特色鱼宴”等活动,让北庭服饰、文化、特产走进大众视野,催生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让乡村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长久动能。
以治理之“和”展示和睦安宁新愿景
“小区暖气不热”多年来一直是“村民说事日”的一个难题,也是政府的烦心事。今年以来,北庭镇重点针对镇区硬件设施老旧等问题,开通网格“民意直通车”,线上线下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建议,召开小区“微更新”协商会议3场,引导居民参与小区“微更新”会议,对小区进行升级改造,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群众利益无小事,网格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每一名网格员的必修课。该镇创新“五勤工作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起,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居民生活保驾护航。
北庭镇是一个城郊乡镇,土地流转后剩余劳动力较多。该镇依托湿地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将闲散的外出打工人员整合成为一支“乡村旅游打工队”,通过党组织引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1+1+N”模式,为辖区内旅游景点及周边商铺提供绿化、清洁、道路维修、物业等服务,年人均增收3万元,实现了农民致富和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双赢”。
近年来,北庭镇将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大力推行“积分+清单”模式,打造积分超市6个,鼓励群众通过积极参与积分兑换活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村民之间赚积分、比积分热情高涨,互帮互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乡村焕发出新时代文明新气象。截至目前,全镇已有220户434人使用积分兑换心仪的奖品。
该镇副镇长马存祥说:“‘积分制’为村民建立起信用‘账本’,调动了村民扬美德、施善举的积极性,热心助人的群众明显增多。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