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朱文斌)眼下正是玛纳斯县清水河乡人参果成熟采收期,品质上好的人参果一上市,便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果篮子”,还鼓起了种植户的“钱袋子”。
走进清水河乡团庄村人参果种植基地,到处郁郁葱葱,在藤蔓下和绿叶间,金黄色的带有紫色花纹的人参果探出了小脑袋,一个个、一串串,十分招人喜爱,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采摘。
“我今天采摘了好多人参果。”昌吉游客陈雅琪一边采摘,一边拍照发朋友圈,向朋友们推介,“人参果清香多汁,口感十分甜美,我想多采摘一些,带回去给亲戚朋友们尝一尝。”
清水河乡团庄村是福建省莆田市长期对口援建的牧区村。今年,在福建莆田援疆农业专家的帮助下,原产南美洲的人参果在该村引种成功,长势和坐果非常喜人,3亩示范田亩均产量预计可达四五吨,采摘销售价格在每公斤5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莆田援疆农业专家原瑞芬介绍说,清水河乡气候、土质十分适宜人参果的生长,种出来的人参果个大饱满、色泽鲜亮,味道清甜多汁,而且富含维生素C及其它多种微量元素,颇受消费者的青睐,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团庄村将人参果栽种打造成农牧民定居致富增收的新产业。
9月8日,游客在玛纳斯县清水河乡团庄村采摘人参果。 朱文斌 摄
“你看这个已经成熟了,颜色比较鲜艳,吃起来汁水也多,可以采摘了;这个只有六七分成熟,再过一周采摘比较合适,所以下一次我们采摘的时候注意一下这个区别……”为了把援疆成果更好地留在当地、惠及村民,莆田援疆农业专家与当地群众交朋友、结亲戚,从种植管理到采收包装,手把手传授技术要点。
今年4月,原瑞芬作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到玛纳斯县开展为期半年的农业项目智力援疆。在调研走访中,她与哈萨克族村民纳孜依古力·黑萨相识结缘,并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在原瑞芬精心指导下,纳孜依古力·黑萨管理的人参果喜获丰收,这让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援疆干部像亲戚一样教,我心里特别高兴,我在种植基地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人参果种植技术,一个月工资2500元。明年,我很想自己种植人参果,提高收入。”纳孜依古力·黑萨说。
团庄村地处S101公路旅游风景道上。近年来,福建援疆莆田市对口援建清水河乡团庄村,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实施了定居兴牧工程,配套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成高标准游牧民集中定居住房259套,同时发展优质肉羊产业、中草药种植、玉石加工等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乡村游、牧家乐等,村民人均收入稳步提升。
“这几年在福建莆田的援助下,团庄村新建了牧民定居房、修了柏油马路,还通上了自来水,农牧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据玛纳斯县清水河乡团庄村党支部书记张青云介绍,村民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15000多元增长到2020年的23000元,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福建援疆莆田分指挥部充分调动援疆资源和各方力量,把“三农”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南果北种”项目,推动玛纳斯县特色种植业发展,不断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加快推进当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福建省莆田市援疆干部、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陈雄说:“我们将继续围绕受援地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布局,系统推进智力援疆、产业援疆、民生援疆,增强受援地的‘造血’功能,在清水河团庄村建设设施农业大棚的基础上,通过‘援疆科技特派员+种植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延伸产业链条,补齐产业短板,将这里打造成集果蔬采摘、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南果北种’基地,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和农牧民多渠道增收,用实际行动谱写农业援疆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