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图片 > 视觉专题

古法技艺中的甜蜜传承

发布时间:2023-10-24 11:53:24 来源:昌吉日报

  刚制作出来的糖稀色泽诱人。

  金黄的黄米是制作糖稀最好的原料。

  苏学军将装着大米的笸箩高高抛起,晶莹的大米均匀地撒在笼布上。

  苏学军用两根小棒子挑起糖稀,将糖稀灌进玻璃瓶里。

  苏学军一手提桶,一手持勺,将清水浇在大米上。

  苏学军用木铲搅拌大米。

  苏学军端出制作好的糖稀。

  中国昌吉网(记者 何春泉 文/图糖稀,亦称“饴糖”。时光荏苒,至今尚存的古法制糖稀手艺,多在乡村才能见到。奇台县西北湾镇小屯村古法制糖稀作坊里,记者见到了这门传统工艺。

  作坊的主人名叫苏学军,今年58岁,20岁就和父亲学做糖稀,他将祖传四代的制糖稀手艺传承至今,保持着奇台人记忆中的味道。近日,记者来到苏学军的作坊里,探访了糖稀的制作过程。

  淘米、滤水是制作糖稀的第一步。大米或黄米是制作糖稀的主要原料,但因黄米价格高于大米,所以制作糖稀多以大米为主。苏学军每天都要使用将近100公斤大米。

  为直径1.3米的两口大蒸锅垫上笼布,苏学军将装着大米的笸箩高高抛起,晶莹的大米均匀地撒在笼布上。盖上锅盖,苏学军往灶膛里添一些干柴,火焰顿时升腾起来。大米的香味扑鼻而来,空气中还弥漫着丝丝甜味。

  40分钟后,苏学军打开蒸锅,一股热气袭来,他一手提桶,一手持勺,将清水浇到大米上,再次盖上锅盖蒸30分钟。

  糖稀的原料是大米,但是凝结成糖,还需要一样催化剂——麦芽。苏学军用木铲将蒸好的大米盛到发酵锅里,拌上麦芽,发酵8个小时,这个过程是让糖分释放的关键。发酵后的大米遇到麦芽,变成了黄色的半透明糖水,从发酵锅下方的管子里流出。

  把糖水盛进另一口锅内,就到了关键的熬糖时间。用大火将糖水烧开,蒸发掉水分,然后用微微的小火慢慢熬煮,苏学军手持大勺在锅内不断搅拌,让水分蒸发,也让锅底不会焦煳,冒着甜香气息的糖浆逐渐变得浓稠。

  “熬糖稀非常讲究,糖稀熬老了就拉不出形状,糖稀熬嫩了吃起来就会粘牙。这个火候的技巧是我们四代人摸索传承下来的。现在,我一看一瞧就知道火候合不合适。制作成功的糖稀呈棕黄色,拉丝极长,甜香黏稠。”说起如何制作糖稀,苏学军如数家珍。

  苏学军告诉记者,他的这门手艺是父亲口传身授,由于熬糖稀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如今,奇台县只有他一人用古法制作糖稀。

  说话间,苏学军用两根小棒挑起棕黄色黏稠半透明的糖稀,像耍杂技一般,糖稀顺着棒子滑进了一个个直径仅8厘米的玻璃瓶里,瓶身不沾一丝糖,令人叹服。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熬糖稀作为一门传统技艺,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儿时的甜,往往不是高端的巧克力,而是一筷头香甜的糖稀,承载着最美妙的家乡记忆。

[责任编辑:马晓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