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外卖大战”,让竞争回归理性
字体:
A+ A. A-张琪/文
近期,外卖行业热闹非凡,京东、美团、饿了么三大巨头掀起的商战赚足了眼球。这场商战中,补贴、优惠不断,消费者看似得到了实惠,订单量也大幅攀升。然而,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多部门的约谈,给这场火热的商战敲响了警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场竞争背后的问题。
从表面看,外卖平台的商战给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满18减18”“0元购”等活动,让消费者能用极低的价格享受外卖服务,短时间内,外卖订单量急剧增长,全国外卖日订单量从平日的一亿单膨胀到了2.5亿单 ,消费者的手机被各种优惠链接塞满。但这看似美好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隐患。
商家成为这场商战的直接受害者。为了配合平台的补贴活动,商家面临着两难选择。要么被迫接受平台的低价要求,压缩自身利润空间,一杯奶茶利润跌破1元、某些餐品“倒贴收益”的情况屡见不鲜;要么被排除在活动之外,失去平台流量支持,面临客源流失。这严重破坏了商家的定价体系和正常经营秩序,许多中小餐饮企业苦不堪言,生存面临挑战。
从行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过度依赖补贴的价格战正在扭曲餐饮行业的价值链条。当价格成为唯一的竞争维度,商家的重心从提升菜品质量、优化服务体验,转移到如何降低成本以配合平台活动上。这不仅导致餐饮行业整体品质下滑,也让市场失去多样性,消费者未来可选择的优质商家越来越少。而且,依靠补贴堆砌起来的市场繁荣是不可持续的,网约车补贴大战、社区团购价格战的结局就是前车之鉴,一旦补贴退潮,留下的将是千疮百孔的市场生态。
骑手在这场商战中也未能幸免。订单量的暴增让他们疲于奔命,在高温天气下,为了完成订单,不得不加快速度,安全风险增加。虽然短期内收入可能有所提高,但长期来看,高强度的工作对他们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了巨大压力,劳动权益也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此次多部门联合约谈,正是为了引导外卖平台竞争回归理性。良好的市场生态,应该是消费者获得合理价格下的优质服务,商家拥有公平的经营环境,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骑手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平台企业要摒弃短期的“烧钱”思维,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技术创新、服务优化和效率提升上。例如,优化配送算法,提高配送效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为商家提供数字化赋能,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完善骑手保障机制,改善骑手工作环境。商家要理性参与平台活动,不盲目跟风补贴大战,把重点放在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上,以特色和口碑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也要保持理性,不被低价迷惑,注重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认识到只有健康的市场环境,才能为自己提供长期稳定的优质服务。
外卖行业的竞争不应是无序的“内卷”,而应是在规范和理性的轨道上,通过创新和服务提升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期待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外卖平台、商家、骑手和消费者共同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繁荣的外卖市场,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