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进七十年 天山南北展新颜——从昌吉州实践看新时代新疆高质量发展之路
字体:
A+ A. A-彭江燕/文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山河巨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科学指引下,这片占国土面积约六分之一的辽阔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革。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生态向好——天山南北处处跃动着生机与活力,书写着边疆地区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篇章。昌吉回族自治州,作为全疆发展的“优等生”、改革的“试验田”,正是观察新疆高质量发展实践的一扇明亮窗口。
数字无言,发展有声。2024年,昌吉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万元,近三年平均增速高达8.9%。这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民生的温度、幸福的质感。昌吉州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回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之问。
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始终坚持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指引。昌吉州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战略使命,头顶“风光”无限,脚踏“煤海”浩瀚,坐拥丝路要津,紧紧围绕中央赋予新疆的“五大战略定位”,奋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在这里,煤基、铝基、新能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顶天立地”,油气、粮油、纺织、优质畜产品等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枝繁叶茂”。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与增加值均稳居全疆首位,贡献了超过六成的就业岗位。一条“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以增收筑牢民生”的良性循环之路越走越坚实。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崛起。这里不仅以千亿级产值引领全疆工业发展,更吸纳了超过十万产业工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11万元。它向世人证明,资源型地区不是只能走粗放老路,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共享成果,完全可以在边疆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农业现代化是昌吉州高质量发展的另一抹亮色。科技赋能,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主要粮棉作物单产提升8%,亩均节本增收超过150元。农牧民的获得感,就藏在这沉甸甸的丰收里,藏在实实在在的收益中。文旅融合更是精彩纷呈,“新疆是个好地方、醉美最近是昌吉”的品牌越叫越响,超25万人吃上“旅游饭”,真正实现了一个产业激活一片区域、带动百业兴旺。
民生无小事,点滴见初心。昌吉州始终将人民福祉置于发展最高位置。三年来,新建28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2.3万个学位,让孩子们“上好学”的梦想照进现实;高位嫁接“三明医改”经验,县域医共体、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保刷脸支付等举措,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更实惠;13.2万户农村家庭实现清洁取暖,98%的村庄覆盖5G网络,老旧小区焕发新颜……一桩桩、一件件,办到了群众心坎上,暖到了百姓心窝里。
作为全国首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昌吉州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主线。“文化润疆”工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护民族团结这一生命线。
七十年团结奋斗,七十年春华秋实。昌吉州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新疆工作才能方向明、路子对、成效好;只有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实际、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才能不断夯实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才能汇聚起建设美丽新疆的磅礴力量。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疆各族人民正意气风发、携手同行,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继续沿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的方向,奋力谱写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壮丽新篇。天山南北,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