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记者刘茜、通讯员赵挺报道)11月1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微信公众号公布了全国防沙治沙英雄群体、先进集体、标兵及先进个人表彰名单。其中,玛纳斯县林业和草原局入选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名单;木垒县林业和草原局公益林和防沙治沙办主任、高级工程师武文实,玛纳斯县林业和草原局林草中心防沙治沙办主任项建华入选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名单。
“十三五”以来,昌吉州完成了583.2万亩沙化土地治理。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荒漠戈壁到“经济绿洲”,昌吉州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准噶尔盆地东部防沙治沙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初步建成绿洲综合防护林体系,全州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蜕变。
在昌吉市北部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中间,一片490多万亩的荒漠静栖于此。从地图上看,北部荒漠东西宽约67公里、南北纵深长达170多公里,被当地人称为“北沙窝”。
历史上,随着人口的增加,不合理开垦、放牧、打井等人为破坏,使得“北沙窝”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始梭梭林等沙漠植被面积减少。2003年,昌吉市成立了北部荒漠生态保护管理站,完成甘莫公路以北154家农场20.5万亩国有农用地的生态恢复工作,并将甘莫公路以北部分区域划定为地下水禁采区,关停机井300眼。2018年起,昌吉市开始在北部荒漠种植梭梭、红柳等,筑成一道道绿色长龙,有力地阻止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移。
10月15日,在距木垒县城40公里外的头道沙漠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内,护林员在沙地上修建草方格沙障,栽种下10万株梭梭苗,开展新一轮压沙播绿工作。
目前,全州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7个(面积126.27万亩),建立国家沙漠公园7个(面积36.66万亩),实现每个县市一个国家级沙漠公园的目标,也是自治区国家级沙漠公园最多的地州之一。
2018年,吉木萨尔县庆阳湖乡大泉村村民谢宗金在当地带头种植了3800亩沙棘,2022年开始挂果,每亩收益2000多元,主要供应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和当地沙棘加工厂。
吉木萨尔县把发展沙棘产业,作为开发生态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目前,吉木萨尔县累计种植沙棘面积2万亩,产量在3000吨左右,每年可带动农民增收400多万元。
凭借沙区特色产业、治沙致富一盘棋的发展之道,昌吉州初步形成以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开发出药品、保健品、食品、饮料、果品等一大批沙产业产品,带动种植、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产业链不断延长,产值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