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九圣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舍亚辉
编者按
近年来,我州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为在新征程上更好建设美丽昌吉努力奋斗。11月10日,自治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表彰了100位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昌吉州有10人获此殊荣。本报从即日起推出《昌吉民营企业家面对面》系列报道,展现我州优秀民营企业家风采。
中国昌吉网(记者 毛瑞芳)生于农村,扎根农业,热爱农民。在新疆昌吉,有这样一位“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怀揣着“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在种业领域深耕20余载,以实际行动诠释“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用中国种”。他就是九圣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圣禾”)党委书记、董事长舍亚辉。
舍亚辉,生于1964年,昌吉市三工镇庙工村人。初中毕业后,舍亚辉回家务农,他善于学习且头脑灵活,也爱琢磨研究,30岁就当上了当时村里分管科技创新工作的副村长。怀着为中国种业做些事的情怀,舍亚辉投身种业行业。
2000年,我国第一部种子法颁布。舍亚辉回忆道,当时正是种业走向市场化的“窗口期”,诸多种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借着这股东风,2003年,他和弟弟一起筹资开办了种子加工厂,正式步入让他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领域。
“‘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我们从公司成立之初就一直坚持做好种子这件事。”这是舍亚辉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九圣禾企业文化的精髓。20年间,九圣禾从一家小小的种子加工厂,成长为集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集团公司,在全国拥有20多家分支机构,资产规模达50亿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攥紧农业“芯片”,端牢中国饭碗,背后少不了科技创新和生产技术的加持。舍亚辉表示,九圣禾对科研的重视由来已久,在初创期就积极与科研院所专家开展合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九圣禾也逐步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目前,九圣禾下设6个研究院,涉及小麦、玉米、棉花、瓜菜四大作物的科研工作,构建了以新疆昌吉和海南三亚为核心、覆盖全国的商业化研发体系,在全国拥有8个自主育种团队,合作的院校及个人育种团队达132家。
截至目前,九圣禾共有128个自育品种和82个授权经营品种,良种覆盖全国17个省份,小麦、棉花种子销售收入位居全国前三强。去年,公司研发的两个品种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进行太空诱变育种。
“方向找得准,步子踏得稳。循着党的指引,大方向就不会错,多研究产业政策,才能走在前列。”有着35年党龄的舍亚辉始终认为,将党的政治势能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能,这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不二法宝。九圣禾在成立之初就设了党小组,从当初的3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1个党委、2个党总支、11个党支部,200余名党员。作为自治区人大代表,舍亚辉连续多年在自治区“两会”上为新疆种业创新发展及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谈及未来发展,舍亚辉自信满满,“当前,新疆政策、资源、区位等优势日益凸显,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天地,我们将始终以‘聚焦种业振兴,保障粮食安全’为己任,助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落实,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出身农村的舍亚辉,始终不忘回馈家乡、反哺社会。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九圣禾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主动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带动、精准培育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美化乡村、捐资助学、扶困济弱等方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农技服务等活动,充分展现了民营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舍亚辉个人曾获得多项荣誉,包括2020年昌吉市第六届道德模范、2020年昌吉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秀企业家”、2023年第五届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23年度“昌吉好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