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马军)今年以来,昌吉州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从“深耕深治”到“深耕善治”,助力更高水平的法治庭州建设。
过去的一年,昌吉州制定出台《昌吉州行政应诉、行政复议工作管理办法》,切实减少行政负责人“告官不见官”“出庭不出声”等问题,和合昌吉法务区被推荐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单项示范创建项目,并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在全疆率先制定《昌吉州行政执法监督办法》《昌吉州推进包容审慎监管防止行政执法“一刀切”的指导意见》,创新“首违不罚”“最多查一次”等一揽子柔性执法措施……一项项具体举措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让法治成为庭州大地的幸福底色。
以法治促善治,持续筑牢良法善治“硬基石”。今年以来,昌吉州司法局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工作要求落实到各领域。
近日,奇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城镇市监所在日常监督检查时,发现一水果零售店使用未经检验的计量器具从事经营活动,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应当予以处罚。但因当事人积极配合调查和整改,主动消除了违法行为后果,奇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柔性执法”,对当事人给予了责令整改的处理决定。该案例是优化营商环境、推行“柔性执法”以来的成功实践。
过去的一年,昌吉州建立完善“赋权协议”“指导帮扶期”“县乡绑定考核”等制度,确保规范行使下放的行政处罚权,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查处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违法案件1868起,在住建、交通等五大执法领域推出免予、减轻、从轻行政处罚“三张清单”,率先出台市场监管领域免予行政强制清单,涵盖行政执法事项201个,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昌吉州司法局局长王春雷表示,全州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坚持“检查与服务并重”“教育与处罚结合”,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开展执法活动,防止和克服简单粗暴,“以罚代管”等不文明、不规范执法行为,引导经营主体自觉学法、懂法、守法,增强自我纠错能力,让法治“温度”看得见,实现良法善治。
得益于昌吉州全面推进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从破题探索到全面推开、从试点先行到整体跃升,职责清晰、协同高效、机制健全、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的州级、县市、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新格局初步形成,一个个务实的改革成果打通难点痛点堵点,改革破难题、惠民生、促发展逐步实现。
优服务善作为,聚法治之力护航高质量发展。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昌吉州坚持改革与法治双轮驱动,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职能定位,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主动转变服务方式,将便民利民举措落到实处。
过去的一年,昌吉州司法行政系统绷紧“安全”这根弦,聚焦构建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有效发挥服务职能,突出抓好责任落实,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将昌吉州实际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机融合,用足用好各种预防性法律制度,坚决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建立健全预防机制,把牢工作主动权,让平安成为最优质的营商环境。
昌吉州司法局不断加强涉企法律服务,开展“律企同行·法护营商”专项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法治体检272场次,出台公共法律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十条举措,全州共办理公证1.62万件,办理司法鉴定1044件,减免公证费用54.5万元。同时,州司法局还细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法治保障措施,动态调整政务服务事项,有效促进企业依法、规范、健康发展。
今年,昌吉州聚焦激发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坚持现代产业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出台《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定《自治州平安建设促进条例》《自治州煤矿安全智能化建设促进条例》《自治州促进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条例》,规范解决社会发展中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使立法更接地气更惠民生。健全乡镇(街道)法治建设制度,制定《昌吉州全面加强乡镇(街道)法治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解决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4年,昌吉州司法局将以高水平法治助力昌吉州走好高质量发展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