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新闻 > 昌吉新闻

奇台小麦的“七十二变”

发布时间:2024-08-09 10:07:00 来源:昌吉日报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眼下,奇台县4万顷麦田粒粒饱满,金浪如毯随风起伏,阵阵沁人心脾的麦香扑面而来,农民沉浸在夏粮丰收的喜悦之中。

  奇台县坐拥百万亩耕地,是闻名疆内外的粮食生产大县,种植小麦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北部粮仓”之美誉,曾多次荣获国家粮食生产标兵,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小麦之乡”的殊荣。

  从2011年开始,奇台县每年种植小麦都保持在100万亩以上,年提供商品粮40多万吨,占全疆商品粮总量的七分之一,冬小麦单产多次刷新全疆高产纪录。

  小麦好不好,种植户最有发言权。

  陈鑫是奇台县西北湾镇西北湾村的种粮大户,今年种植冬小麦1100亩。提到自家种植的“新冬22号”小麦,他一脸骄傲地说:“我种的是优质麦,普通的小麦每公斤能卖2.5元左右,优质麦每公斤能卖到2.78元左右,按小麦平均亩产620公斤来计算,一亩地下来能多收入170多元。”

  优质小麦从来不缺市场的青睐。根据市场行情,奇台县优质小麦收购价格比普通小麦每公斤高出约0.28元,仅种植原粮一项,就能带动当地农民增收2000万元以上。“奇台优质小麦市场需求量很大。我们的小麦实行订单种植,大部分小麦出售给面粉加工企业,一小部分给种子公司用于制种。”陈鑫说。

  近年来,奇台县与新疆农业科学院深度合作,开展新小麦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高产栽培、精深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攻关,建设小麦“五化”制种示范基地2000亩,主推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中强筋小麦品种,形成了“一主两副”的品种区域性布局,中强筋小麦占比达到8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随着小麦颗粒归仓,一粒小麦的升值之旅就此开启。

  “我们将收获的小麦直接运送到面粉企业,仅需15分钟。”陈鑫指向坐落于麦田南边的新疆新粮华麦面粉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粮华麦)说,一粒小麦,走过11公里的路程,从源头产地直通加工厂区,从穗尖来到了粮仓,一连串高级设备准备给它“接风洗尘”。

  “我们收购的小麦需要经历大大小小7步清洁,这可不是简单的用水洗个澡——磁选、震动、吹风、去石、色选,24道环节都必不可少,大到石块草棍,小到微小杂质和浮尘都难逃‘一劫’。”新粮华麦面粉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叶光清说。

  走进新粮华麦制粉车间,小麦在这里需要经过皮磨、心磨的轻碾细磨,再经分级、筛理,配粉、打包、储存等58道工序,“磨”成水饺粉、牛肉面粉、烧麦粉、打馕专用粉等十几种不同专用粉。企业每年生产中高筋粉10万吨左右。

  一捧面粉能有多少种变化?位于奇台县食品工业园区的新疆麦子之乡食品生产有限公司,其一长串产品名单大抵可以满足人们对“一碗面”的想象。

  “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目前生产了10个单品的手工挂面,不仅有奇台黄面,还有新疆拉条子、滚辣皮子凉面、重庆小面、兰州拉面等。”新疆麦子之乡食品生产有限公司经理杨志飞介绍。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但要让流水线上的产品具有地道风味,并非易事。

  在无尘净化生产车间,一袋袋面粉历经和面、醒发、压面、切条、饧发,在工人灵活的拉抻下,原本只有几十厘米长的面条变成了3.2米长的细面丝,根根柔软,丝丝筋道,清香四溢。

  “我们以奇台优质小麦为原料,采用16道工序生产手工挂面,每天消耗46吨面粉,生产35吨手工挂面,同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网络。”杨志飞说。

  小麦还能做成啥?在奇台县阿里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一把面粉完成了“见证奇迹”的魔术变身的时刻。在烘焙车间,面粉、牛奶、清油等食材在流水线上相会相聚,搅拌揉捏,发酵烘烤,悄然变身为蛋糕、饼干等美食,经过冷却包装分拣后,在清晨时分它们将通过冷链物流车被派送到商超门店,最远可到达阿勒泰地区。

  “从面粉到糕点,整个过程不超过8个小时,无论是黑麦饼干,还是黑麦小馕、老饼干……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为大众‘量身定制’什么产品。”奇台县阿里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国军说。

  据测算,奇台小麦平均收购价是每吨2600元;经过初加工“变身”面粉,每吨价格升至3800元;再经过深加工“变身”蛋糕和饼干,每公斤价格能够达到20元左右、每吨达到2万元,较传统初加工提高了5倍多。

  近几年,奇台县以产业链思维开展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全面推进小麦全产业链建设。

  如今,全县已聚集面粉加工企业11家,每年加工面粉达到36万吨,面粉加工产业年总产值达14.6亿元。奇台县制定和实施了“奇台面粉”地理标志产品的地方标准,保护和建设“奇台面粉”区域公用品牌,“古城”“奇麦特”“天山”“丝麦耘”“腰站子”等面粉品牌享誉全国,从“田间”到“工厂”,再到“餐桌”,不断充实和丰富小麦产业链条,推动小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不仅如此,奇台县还跳出单纯种植业的思维,推动农旅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江布拉克景区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万亩旱作农业系统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此外,麦田民宿、科普研学基地、农耕文化展示、农事体验等项目正在逐步开展,成为游客津津乐道的特色旅游项目。

  小麦虽小,粒粒皆是人间烟火。一粒小麦的“产业链之旅”,在“七十二变”中实现从量向质的跨越,将奇台小麦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官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