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平对口援疆工作综述
2024年10月15日,木垒县新户镇中心学校的红领巾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朱子文化走廊。□傅贤斌摄
2024年7月19日,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支持木垒县团委开展闽木少年儿童融情交流活动,木垒县30余名小朋友来到南平市研学。□傅贤斌摄
2024年12月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围炉煮茶话铸牢,同心共筑迎新年”活动在木垒县开展。□傅贤斌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辉 通讯员 傅贤斌)青山一道同风雨,南木何曾是两乡。
从武夷山下到天山脚下,从福建南平到新疆木垒……这两座相隔万里的城市因对口援疆而结缘。
2024年,南平援疆干部人才跨越山水、接续奋斗,传承“武夷天山心连心、南木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厚谊,在木垒镌刻下“南平印记”,唱响“南木情深”的援疆赞歌,用担当实干谱写了援疆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民生为本 共绘幸福新图景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2024年,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惠民生,围绕“看得见、摸得着、群众感受得到”,加大民生援疆投入力度,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走进木垒县老年活动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带有“福建援疆”标志的主入口,康养健身中心与康养活动中心通过连廊巧妙连接,形成了一个温馨而充满活力的养老社区。康养健身中心面积约880平方米、层高超过8米,可设置羽毛球场、门球场、乒乓球桌和健身房等设施;康养活动中心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沿着建筑的两侧分布着各种功能室,可满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需求。
木垒县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作为木垒县2024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是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2024年援建的重点民生项目之一。木垒县民政局社会组织科干部哈里哈西说:“该项目投入使用后,老年人在这里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减轻孤独感、增强身体素质。”
2024年,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还投入160万元援疆资金建成木垒县大石头乡大石头村村民服务中心。在这里,“一站式”服务大厅、爱心妈妈服务站、法律咨询调解室、红领巾小课堂、综合文体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功能室完备,为村民提供了政务、教育、就业、文化等集中全面的公共服务。
木垒县西吉尔镇水磨沟生态治理工程、照壁山乡霍斯阔拉村美丽乡村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项目……2024年,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按照“3146”工作机制,实施“三化三明确”,投入民生项目资金1452万元,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一批民生项目建成,不断增强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产业赋能
注入发展新活力
产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源。
2024年,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抓项目、搭平台、引龙头、拓市场等措施,全力支持木垒增强“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受援地内生发展动力,加快培育形成现代化多元化产业体系,构筑木垒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这次我得知新疆木垒有白酒厂过来参展,便慕名而来,就是想看看有没有进一步合作的机会。” 在2024成都糖酒会春季糖酒会暨第11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成都糖酒会)上,来自四川天高云淡酒业有限公司的吴胜东告诉记者。他几年前去过一次木垒,当时就对木垒的糜子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事白酒经销后就一直想找机会把木垒的糜子酒推广到西南等疆外市场,趁这次机会和木垒各酒厂达成了进一步合作协议,把木垒糜子酒引入四川市场。
也是在此次糖酒会上,在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支持指导下,木垒县供销社组织木垒县一批名特优产品生产加工和酒类企业首次到成都参展,并与四川福建商会共建,挂牌成立产业援疆四川联络站。这是福建在新疆以外地区设立的第一个产业援疆联络站,搭建了木垒交流互动展示新平台。
“2024年,来我们百合花基地观赏百合的游客单日最高超过5000人次,全年累计销售鲜切花已突破1万元。”谈起福建南平援建的百合花基地带来的效益,木垒县照壁山乡双湾村党支部书记郭常明脸上绽开了笑容。
百合花是南平市市花,不但具有观赏性,还具有极高的医疗价值和食用价值。2024年,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加大产业援疆力度,在木垒县引进百合花种植产业,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郭常明说,双湾村百合花基地的火爆出圈,带动了该村农副产品销售,小小百合花在助农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当地农户的“致富花”。
产业援疆添活力,携手共筑致富梦。2024年,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坚持以产业援疆带动就业,投入资金470余万元,支持“牛羊豆奶”、秋里梦苹果、骆驼等木垒本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探索研究木垒羊肉预制菜,组织木垒农特产品参加南平2024年新春促消费年货节、成都糖酒会、第十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等展会,带动销售500余万元。
以文化铸魂
浸润各族群众心田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木垒县文化多元交汇,南平市传统文化底蕴深厚。2024年,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立足凝心铸魂兴文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创新载体、丰富活动形式,以文化援疆推动文化润疆,优秀文化如同甘霖一般浸润着当地各族群众的心田,谱写了民族团结、南木情深的动人篇章。
“欢迎大家走进我校的朱子文化走廊。这个朱子文化走廊是由我们福建南平援建的……“2024年10月15日,在木垒县新户镇中心学校刚刚投运的朱子文化走廊,讲解员迪丽娜尔·叶热依坦向同学们介绍了朱子文化走廊,她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阐述对朱子文化的思考与感悟,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朱子文化的历史渊源。
木垒县新户镇中心学校朱子文化走廊是由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支持建设,内容分为朱子家训、朱子书院、朱子与南平、朱子理学的思想与影响、朱子清廉格言等篇章,并规划有两个朱子文化书屋,作为朱子文化的品读区域。
木垒县新户镇中心学校德育处副主任李梦娇说:“朱子文化长廊为我们学校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朱子文化长廊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朱子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刘亮程文学馆是新疆首家文学主题展馆,展陈内容包括刘亮程文学成就、文学研究、“乡村哲学”、馆藏书籍、馆藏文物以及室外的刘亮程作品意象雕塑小品等,兼具文学档案、交流中心等功能。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支持刘亮程文学馆修缮,进一步完善了刘亮程文学馆的功能设施,使之成为了昌吉州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地标和木垒县旅游核心吸引物之一,助推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今天参加‘围炉煮茶’活动,我感受到了浓厚的福建特色茶文化。这样的文化活动在木垒是比较少见的,在这个寒冷的季节煮一壶清香的茶,感觉非常温暖,同时也学到了福建特色茶文化。”2024年12月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围炉煮茶话铸牢,同心共筑迎新年”活动在木垒县开展,参加活动的木垒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张倩茹第一次感受到雪地围炉煮茶的乐趣。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福建南平援疆干部人才与当地干部群众围炉而坐,一边煮茶,一边烤着红薯、花生、橘子等,分享了各自对茶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共同体验围炉煮茶的传统习俗。
文化援疆润情更润心。2024年,南平援疆分指挥部结合南平市朱子文化、茶竹文化等特色文化优势,立足木垒菜籽沟艺术家村落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累计投入资金近300万元,策划了朱子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等“四进”工程,打造朱子文化广场、朱子文化走廊、朱子文化书屋、朱子文化农耕小广场等,举办3期“茶润天山”茶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具有南平特色的茶竹空间“养心茶室”4处,支持刘亮程文学馆提升改造数字展厅,并举办第四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颁奖仪式,进一步夯实了木垒“文化高地”地位。
以人才为先
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对口援疆首先援的是人,援疆资金是有限的,干部人才的作用是无限的。
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着眼素质提升蓄人才,根据木垒所需,聚焦选派、培养、合作做文章,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一个带一群、一个帮一片”的作用,助力当地锻造一支高水平、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为木垒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024年1月20日,在木垒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室,3名医生共同为一名51岁的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填补了木垒县该项诊疗技术的空白,标志着该院在腹腔镜技术上的完善,向外科领域微创化再次迈出坚实的一步。
“从术前准备到术后缝合,整台手术持续了近两个半小时。这背后离不开南平援疆封志强医生的责任担当和付出。”木垒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医生那赛哈提感慨道。
这背后,也蕴藏着福建南平医疗援疆由“输血帮扶”到“造血帮扶”的真实写照。
2024年11月5日,来自福建南平的4名医疗专家完成了三个月的短期援疆任务返回岗位。这是南平市卫健委首次选派短期医疗专家赴木垒开展援疆工作。
“我们结合当地情况,积极传授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知识,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师带徒’、教学查房、教学讲座、义诊等形式开展各项帮扶工作。”南平第一批短期柔性援疆工作队队长、南平市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平说:“三个月短期援疆虽然结束了,但南平与木垒之间‘传帮带’和各项交流学习还会继续。”
2024年12月24日,15名木垒县基层干部结束了在南平为期三个月的跟岗学习。
这是木垒县在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的牵线搭桥和支持下,首次选派基层干部赴南平市乡村两级跟岗学习,是加强南木两地干部交流融合的首次有益探索。
2024年,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围绕干部人才交流合作推进智力援疆,创新打造了闽疆(木垒)石榴籽名医、名师等工作室,南平援疆医生接诊5000余人,南平援疆教师送教下乡12次;用好援疆机制,通过援疆省市联系渠道,组织木垒县教育系统干部赴河北衡水中学、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交流学习;投入资金150余万元,组织木垒县党政干部、企业家代表等各领域人员赴福建培训10批300余人次;支持在本地开展科技培训、乡村两级干部培训和医技等人员培训3批100余人次,受援地干部人才能力素质显著提升。
以“三交”为载体
交流共融增情谊
加强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
2024年,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坚持把凝聚人心贯穿对口援疆工作全过程,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交流,投入资金210余万元,创新交流互动机制,深入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活动40余场,促进南木两地干群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2024年7月19日,在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的支持下,木垒县团委开展了“石榴籽祖国行”闽木少年儿童融情交流活动,木垒县30余名各族小朋友走出木垒,一路向东,先后前往北京、福建南平等地,体验多元文化的魅力,不仅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与友谊,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各族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2024年8月12日,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与木垒县东城镇签订了“一县带一乡”共建协议。这是南平市第6个县(市、区)与木垒县第6个乡镇结对共建。
“一县带一乡”共建模式是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在南平市对口支援木垒县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对口支援模式,通过县带乡,加强沟通、增进交流,推动两地在更多领域务实合作,实现两地人员互动,助力优势产业做优做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此次采风活动,让闽北的艺术家能够领略祖国北疆的壮丽景色和多彩的民族风情。通过我们两地的艺术家交流创作,我们与木垒结下了非常深的情谊。”2024年11月16日,丝路同源·山海交响——南平市文化润疆之“印象木垒”优秀文艺作品展在武夷山大红袍艺术馆开展,南平市美协主席、武夷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武夷画院院长陈铎在致辞中说。
2024年5月以来,在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的支持下,南平市文联与木垒县文联共同在木垒县举办了“南木一家亲·诗书画影行”采风创作系列活动,先后邀请两地的书法家、作家、摄影家、美术家以及民间艺术家通过采风创作、参观座谈等形式,深入交流和体验了不同的民间技艺。
一场场活动,一次次交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南木两地。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活动,搭建起了两地干部群众互帮互助、交往交流、互学互促的桥梁,推动两地干部群众心手相连,永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奋进的脚步,是新年的序曲;拼搏的精神,是梦想的引擎。2024年,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立足木垒所需,倾尽南平所能,传承创新、努力作为,在一棒又一棒的接力援疆中,福建南平援疆干部人才满怀一腔激情、铆足一股干劲,通过抓项目、搭平台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木垒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谱写着“南木手足情相连”的新时代援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