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深化医改工作观察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 通讯员 王鹏远
悠悠民生,健康为大。新时代的医改“考卷”徐徐展开。
在全疆首创“一院多区”医共体总医院管理模式、首推医保“按人头打包付费”支付方式、两轮20项“小而美”医疗惠民项目服务增进了群众健康福祉、1759个重度失能人员家庭受益长期护理保险、群众住院率下降3.6个百分点……
以我国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方向,昌吉州以“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事业得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推动“三医”协同改革从“试点先行”转向“全面铺开”,让“健康昌吉”建设可感、可及、可参与。
医改一小步,民生一大步。昌吉州医改有哪些成效和经验?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什么?就此,记者进行了连续多日的走访。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百姓收获满满的“医”靠
3月17日一大早,奇台县乔仁乡乔仁村的村民们便来到了奇台县总医院乔仁乡分院,等待奇台县总医院中医医院院区针灸科医生哈白扑·阿汗的到来。
以前,乔仁村村民看病要去县城医院,来回得花大半天时间。“流动门诊”进乡后,村民不仅能在“家门口”接受县城医生诊疗,还能当场报销费用。奇台县总医院每周提前在微信公众号公布各分院的门诊排班,方便群众安排就诊时间。
“现在去乡分院就可以抽血检验,不用再往县人民医院跑了。”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村民阿卜杜说,他之前因病菌感染生病,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得益于玛纳斯县总医院成立了医学检验共享中心,实行“基层标本采集、上级医院化验”,他可以在“家门口”的分院完成复查。
2月5日,呼图壁县大丰镇大土古里村村民巴哈古力刚从呼图壁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出院,由医师何建庆一路护送,入住“家门口”的呼图壁县总医院大丰镇分院,继续接受颈椎病中医针灸理疗。病人自上而下转诊,上级医生不但要当面交接,还要定期查房,以保证治疗的连续性。
这些让群众收获满满的“医”靠是如何实现的?
近年来,昌吉州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各县(市)建成区域心电诊断、影像诊断、病理诊断、远程会诊等六大共享中心,实现了基层检验、上级诊断、结果互认、诊疗同质全覆盖,仅2024年就实施远程会诊7021次、远程诊断6万次。
同时,昌吉州打造“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构建县、乡、村三级一体化卫生健康服务网络,形成了“小病在社区(村),康复回社区(村)”的诊疗机制,不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如今,昌吉州医疗补短板、强弱项成绩斐然。
医疗资源实现“量”的突破。截至目前,全州检查检验设备的使用效率提升35.6%,节约设备支出960余万元,床位使用率达到80.4%,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达2.6万人次,设置基层“名医工作室”82个,基层诊疗量占比较改革前提高23个百分点。
医疗实力实现“质”的飞跃。全州7县(市)组建8家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通过二三级医院“技术平移”,新建临床专科13个,带动15家卫生院开通住院服务,拓展新技术、新项目200余项。
推进“三医”协同发展
百姓享受多种改革红利
医疗、医保、医药密不可分,改革时尤需同向发力。
2025年,昌吉州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探索建立医保、医疗、医药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机制,创新“三医”协同发展治理昌吉模式。
“一揽子”举措协同实施,百姓都享受到了哪些红利?
药价下来了。去年6月,昌吉市民林先生的父亲确诊为肝癌,他从网上得知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肝癌靶向药)通过集采价格从每盒3240元降至96元时激动不已。
自2019年起,昌吉州累计集采药品采购1138种,耗材采购477种,节约药耗支出8.83亿元。2024年数据显示,全州医疗机构集采药品结算数量占全部药品结算数量的55.5%,结算金额占39.4%。
服务上去了。“参加免费‘两癌’筛查,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里有了底。”3月7日,玛纳斯县玛纳斯镇上二工村村民殷玉霞说。2010年至2024年底,全州累计完成宫颈癌、乳腺癌筛查超过34万人次,实现了“早发现、早治疗”。
2024年,吉木萨尔县被授予“行走的医院创新示范基地”称号。目前,该县在10个乡镇分院、50个村卫生室建立“农工情·行走的医院”村医工作室,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
看病方便了。2024年,昌吉州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开通“零差价”便民药房,配备慢病和基层常见病用药,实现“挂号、缴费、医保报销、取消”一站式服务。
昌吉市人民医院、玛纳斯县人民医院试点“线上诊疗+快递送药”服务,患者在互联网医院诊疗后可以通过邮政或顺丰快递将药品送回家。
从全州取消公立医院就诊卡,到“多卡合一”“多码协同”“一部手机全流程就医”,再到医保“刷脸”支付,昌吉人的就医体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健康管理成效显著。2024年,全州参保人员平均住院率下降3.6个百分点,带动住院总费用下降8.3%,医保基金预计结余4.31亿元。
如今,昌吉州医改“成绩单”令人瞩目:全州107家医疗机构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打包付费,“大处方、滥检查、泛耗材”等情况得到有效遏制。2024年职工、居民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5.2%、下降3.2%,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0.67个百分点。
推进数字化赋能医改
医疗服务尽显“科技范儿”
3月10日,在昌吉州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医保刷脸支付”终端前,昌吉市民张丽霞根据系统指令,对着终端屏幕进行人脸识别,顺利完成了挂号、支付。“忘记带手机也能支付,真的太方便了!”她笑着说。
医保“刷脸”支付是新型的医保结算方式。
参保人到院就诊时,无须携带医保卡、无须手机出示医保码,按照指引完成面部识别操作,即可轻松实现挂号、取号以及医保支付等多项服务,所享权益与持医保卡完全一致。3月底,昌吉州实现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刷脸结算全覆盖。
积极打造互联网医院,推进医疗服务事项“掌上办”“网上办”,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互通共享,医学影像大数据实现“云储、云诊、云阅、云胶、云监……”在昌吉州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尽显“科技范儿”。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信息化提质升级已成为我州综合医改的“推进剂”,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更舒心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目标。
解答“看什么科”“药该怎么吃”的困惑。昌吉州上线互联网医院15家,提供健康咨询、诊疗服务、电子处方、物流送药等全流程闭环服务,累计接受群众问诊咨询2.8万人次、各类查询22.5万人次。
解决“重复检查”难题。作为自治区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试点的6个地州之一,昌吉州15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累计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2.6万项次,节约医疗费用397万元。今年,昌吉州卫健委要求各医共体单位检查检验结果全面互认,持续把好基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质量关。
缓解“失能人员家庭”烦恼。2017年,昌吉州成为自治区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7年来,该险种惠及1759名重度失能人员,支付护理费用3403万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切实做好医改惠民这篇大文章。”昌吉州卫健委党组书记周友仁表示。
在医改快速推进的进程中,昌吉正以“破局者”姿态勇闯新路,不断引进新变量、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健康昌吉建设新格局正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