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实习生 马军 通讯员 马晓蕊)
清晨8点的闹钟,45岁的昌吉市民李先生又一次在卫生间挣扎半小时无果。这种场景已成为他过去五年的日常。长期久坐办公、饮食不规律,让他从偶尔便秘发展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腹胀、痔疮、口臭等问题接踵而至。“试过香蕉、酸奶、泻药,甚至民间偏方,效果越来越差。”李先生的困境并非个例。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张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达4%-10%,60岁以上人群超20%,而就诊率不足25%。“便秘不仅是‘难言之隐’,更是诱发肠癌、心脑血管意外的隐形推手。” 张媛说。
“三天未解便,浑身如负重”,这句看似戏谑的调侃,折射出当代人难以启齿的健康困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便秘正以29%的成年患病率(《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2022》)成为继“三高”之后的新时代健康难题。2024年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布的蓝皮书显示,我国便秘患者已突破2.5亿,其中18—35岁青年群体占比达37%,刷新了传统认知。这场静默的“肠道危机”,正在催生从三甲医院到社区诊所的便秘专病诊疗体系革新。
肠道警报:
隐秘的健康杀手
“最初觉得是小事,直到查出结肠黑变病。”64岁的李女士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肛肠科哽咽道。连续三年依赖泻药通便的她,肠镜检查显示黏膜已呈现豹纹样改变,这是典型滥用刺激性泻药导致的器质性病变。接诊的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张媛指出,现代人普遍存在认知误区,将便秘简单等同于排便困难,却忽视了其背后复杂的病理机制。
张媛解释,现代人久坐少动、精致饮食、压力过大,导致肠道动力不足、菌群失衡。长期便秘会引发肛裂、肠梗阻,增加结直肠癌风险;排便用力可能诱发心梗、脑出血,对高血压患者尤为危险。“我们接诊过因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导致‘黑变病’的案例,肠道黏膜已出现癌前病变。”
便秘虽看似是“小”问题,但长期便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以及帕金森等,与多种慢性病管理紧密相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便秘需要足够重视和长期管理。
据了解,胃肠器官是情绪器官。精神压力大,饮食习惯不健康,作息时间不规律等会引发民众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如今,在中国,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高达22%。在老年人和伴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便秘的发病率更高。
“面对便秘,我们既要重视,又不应过度担忧,识别何时需要就医至关重要。例如,突然出现便秘,或长期便秘伴随腹胀、腹痛、便血等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张媛副主任医师表示。
类型解析:
从功能性问题到器质病变
今年3月28日是第12个中国便秘日,主题为“‘便’通人和,畅享人生”。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张媛,为市民送上武林“秘”籍,告别便秘烦恼。
身为临床专家,张媛表示,便秘是指粪便干硬、每周排便少于三次、排便困难的症状,通常与饮食不当、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便秘的类型一般有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小儿便秘、慢性便秘这四种。
功能性便秘:由于年龄、饮食结构等非直接疾病因素引起的“便秘”,大部分人属于此类便秘。
器质性便秘:由肠道肿瘤、肠扭转、肠狭窄等疾病引起的“便秘”。对于此类便秘是需要进行相关疾病的检查以及病因治疗。
1.老年人消化功能较青壮年人有所减退;
2.饮食、饮水量减少(足够的容量才能在肠道内形成渣滓刺激肠道使其蠕动);
3.饮食内容受限,如牙齿脱落→粗纤维食物摄入少→食物残渣少→对肠道不能形成刺激→肠蠕动慢;
4.活动量减少导致胃肠蠕动慢而便秘;
5.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饮食结构改变;
6.长期服药及疾病带来的心情不畅等。
小儿便秘:是指发生于小儿群体的,以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燥坚硬、排便的间隔时间延长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慢性便秘:是指便秘持续时间大于十二周的一种便秘类型,慢性便秘的主要患者群体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精准破解:
从对症治疗到根源管理
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的治疗方法。
一、调整生活方式
1. 摄入适量的膳食纤维食物。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降低结肠内的压力,也是有益菌的能量来源,因此食物不应吃得太精细。
2. 增加饮水量。
每天摄取1500—2000ml以上的水分(不限水),可增加肠道的蠕动,且纤维结合水分,增加粪便体积、软化粪便及减少肠道排便时间。
3. 适当体育锻炼。
适度运动能刺激肠道蠕动,有利于肠道排便,尤其对久病卧床或运动量少的老年人更有益。运动的方式不限,散步、慢跑、做体操等均可自行选择。
4. 定时排便、恢复排便反射的训练。
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最佳;集中注意力,避免玩手机、看报纸等外界刺激;
5. 精神心理治疗。
合理的心理指导和认知治疗可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和睡眠,从而改善便秘。
二、药物治疗
通便药,促动力药。
促分泌药,灌肠剂及栓剂。
三、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便秘与脾胃、肠道功能失调有关。可以通过针灸、拔罐、中草药等方法进行调理。如脾胃虚弱者,可选用补脾益肠、润肠通便的药物;如肠道积热者,可选用清热润肠的药物。
四、必要时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器质性便秘,如肠道狭窄、肿瘤等引起的便秘,保守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肠道重建、肿瘤切除等,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
针对慢性便秘这一类疾病患者,医生通常会采用分级治疗的原则,先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入手。在饮食方面,民众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并多喝水;运动同样重要,它可以促进肠道活动,而久坐不动则会使肠道变得懒惰。若症状仍未缓解,临床则推荐使用渗透性泻剂,通过增加肠道水分来软化大便,以温和、安全的方式促进排便。慢性功能性便秘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使用以产生更好的疗效。
相关链接>>>
做个便秘自检,你是否中招?
1.排便费力
上厕所不能马上大便,而要蹲着等上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才能解下来;
2.排干硬便
大便过于干结、坚硬,硬得和“羊屎粒”一样;
3.排便不尽
常有频繁的排便感,每次却只有少量黏液排出;
4.直肠堵塞感
排便时感觉肛门被“塞子”堵住了一样;
5.需要辅助
需要用手去把大便抠出;
6.次数减少
一个星期少于三次。
如果有以上症状中的两项,且频繁出现,那你很有可能便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