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新闻 > 昌吉新闻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向“云端”,走出“犇”小康的牛路子

2025年,奇台县力争全年肉牛饲养量达到10万头、养殖户达1.1万户

发布时间:2025-04-21 11:19:01 来源:昌吉日报

4月10日,奇台疆悦鑫达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肉牛分割车间,公司总经理勉佳利正在给排酸牛肉称重。□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 薇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

  春风轻拂,青草依依。4月10日,记者走进位于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大泉湖村的奇台疆悦鑫达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场,只见成群的牛儿正在牛舍外的散养区或卧或立,悠闲地沐浴着阳光。

  “我这里有牛舍5栋,存栏肉牛600头。”奇台疆悦鑫达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勉佳利一说起养牛,眼睛就亮了,话匣子也随之打开,“我们采取舍饲圈养模式,育肥牛肉质好、出肉率高,每头牛出栏体重平均按300公斤计算,可以带来2000元左右的纯收入。”

  距此3公里外,是这家公司的肉牛分割车间。生产线上,工作人员身着工作服、佩戴口罩,正有条不紊地把预剥好的肉牛进行精细化分割,按照部位分割成牛排、牛里脊、牛腱子等5种不同类型的产品。随着真空包装机发出轻响,一块块鲜肉被封装进印有“塔韵牧源”商标的礼盒,再经过顺丰冷链发往全国各地。

  每天18∶30,天山塔韵牧源抖音直播间准时开播。当天,记者在直播基地观看了这场带货直播。主播马涛举着一袋牛里脊肉向手机屏幕前的粉丝热情介绍:“咱们的牛喝的是天山雪水,吃的是大泉湖紫花苜蓿……现在下单,48小时直达您所在的城市,全程冷链运输,保证品质。”

  肉牛产业走向云端,对勉佳利来说,这是一场必须经历的变革。2024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他,从父亲手中接过家业。当时,公司肉牛养殖规模达到了500头,效益却不好。“有次去乌鲁木齐市,看到超市里进口牛排标价200多元,才知道精分割牛肉的利润这么高。” 勉佳利回忆道。

  勉佳利发挥所学兽医专业知识,引入西门塔尔种公牛,采用冻精改良技术,培育出抗病力强、出肉率高的优质杂交牛。

  2024年10月,勉佳利和大泉湖村村委会合作经营的奇台县克赛勒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合作,建成日分割1吨牛肉的现代化车间。

  “以前的牛卖给销售商,现在自己屠宰分割,牛里脊肉每公斤能卖到108元,牛腩每公斤99元,牛排每公斤88元。” 勉佳利算起经济账,精分割牛肉的附加值竟提升了30%。

  今年4月7日,勉佳利尝试拍摄喂牛小视频,引起了网友的关注。“网友问牛肉怎么卖,我们发现直播是条出路。”勉佳利说。

  勉佳利组建了3人电商运营小团队,利用抖音直播平台,把奇台牛肉卖到了全国,最远到了海南。

  “00后”养牛人勉佳利始终不忘带动父老乡亲一起发展,共同“犇”向富裕生活的初心,就地吸纳了8名就业群众。大泉湖村村民努尔都拉·黑扎提就是其中之一。

  “这活很轻松,我们都干得来,一个月还有5000块钱的收入。”40岁的努尔都拉·黑扎提负责饲养牛犊,对于养殖技术非常自信。

  “我们不只是要养好牛,更要打造一条完整的肉牛产业链,走出一条增收致富‘犇’小康的‘牛路子’。”勉佳利望着一辆冷链车驶出公司,言语中透着自信。

  勉佳利构建的牛产业链,是奇台县推动肉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升级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奇台县全县肉牛存栏量突破9.09万头。

  “今年,奇台县力争全年肉牛饲养量达到10万头、养殖户达1.1万户,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小型合作社联合成立养殖联社,引入外地资本注资,提升市场竞争力。”奇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师雒维东说。

  今年,奇台县依托抖音电商平台打造2个直播基地,计划培养15名“乡村主播”,努力通过场景化直播、溯源技术等途径不断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今年,预计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将突破1500万元。

[责任编辑:田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