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昌吉新华书店庭州书城二楼阅读区,读者享受静谧的阅读时光。记者 耿雅薇摄
殷晓哲:1952年,楼力勋等三人受新华书店新疆分店委派,在昌吉柳树巷租三间土房创办新华书店昌吉门市部。糊纸挡风、木板为架,以炽热信念在陋室中筑起知识殿堂,开启文化戍边的征程。
白洁:1962年,昌吉新华书店告别十年租房经营,在州政府支持下,筑起370平方米自有阵地。自此,文化根脉深扎庭州。
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化雨,昌吉新华书店见证了八十年代黄金阅读期,历经九十年代改革破浪,始终擎举文化火把,与时代共赴山海。
田晓薇:新时代,昌吉新华书店立足“文化润疆”,打造城乡书香网络,深耕红色教育,覆盖群众超百万,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企进校下乡,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殷晓哲:七十载风雨兼程,昌吉新华人以书为犁,在庭州大地犁出绵延千里的文化辙痕;七秩春秋淬炼,那浸透墨香的车轮年轮,凝成国有文化企业用忠诚铸就的精神界碑。
第一篇章:使命如炬·开拓者之声
殷晓哲:每年春秋两季,我们把国家统编教材准时送进昌吉州270多所学校的课堂,那些沉甸甸的课本带着春天的温度,走向教室里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在努尔加大峡谷的晨曦里点亮琅琅书声,让木垒草原深处的毡房里回荡稚嫩的拼音晨读,让每册课本都成为挺立在风沙里的胡杨,让每个铅字都化作浇灌未来的雪水,这就是新华人用生命守护的,使命担当。
合:这使命,一头连着党中央教育兴疆的千钧重托,一头系着万千家庭育木成梁的殷切守望!
田晓薇:这张珍贵的老照片背后用道劲的字体写着:“我们送出去的不仅是课本,是共产党对边疆娃娃的心。留念于1953年。”照片上老新华人正攥着缰绳,马背上驮着两麻袋教材。听老人讲,那年冬天,他去给矿区孩子送书,在戈壁滩迷了路,干粮吃尽后就靠嚼骆驼刺充饥。他说:“沙窝子里找不着北的时候,课本上的字就是北斗星。”
合:七十载风沙漫卷,当年驼队、马队碾出的车辙早已被公路覆盖,但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的新华精神,如同天山北麓的胡杨根系,在时光深处绵延生长,滋养着一代代新华人走向更辽阔的远方。
第二篇章:征途无悔·奋进者之歌
殷晓哲:每一本穿越玛纳斯河幽深峡谷的教材,都带着延安清凉山的红色温度;每一声回荡在奇台县江布拉克麦田的读书声,都连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血脉心跳。吉木萨尔北庭故城骆驼送书队顶风冒沙,驮起牧区孩子的求知梦想;阜康市东风工程流动售书车穿越酷暑,为矿区师生送去夏日甘霖;呼图壁县冰川带上,新华人踏雪跋涉,用双脚丈量每一所偏远学校的距离。
白洁:我是一名教材发行战线上的新兵,每季教材送书到校、分书到班、服务到生时,看到孩子们捧着书跑进教室,我耳边总会响起师傅退休时说的话,“再难的路,只要教材到了学校,就是通向未来的路!”
田晓薇:看呐,那被风沙磨出包浆的方向盘上,那沾着冰雪与尘土的入库单上,镌刻着新华人“课前到书”的如山承诺。
白洁:七十多年,从驼铃到北斗、从账本到云端、从手写订单到ERP系统、从人工分拣到数据调度、我们始终与时俱进。昌吉新华人脚沾雪水、身裹沙尘、衣浸汗渍,用磨破的胶鞋在庭州大地上镌刻誓言——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必须也必然由忠诚与担当来抵达!
合:七十载听党号令,昌吉新华人用行动诠释“党媒姓党”的忠诚,让党的教育火种像准噶尔梭梭般深扎庭州大地。
第三篇章:薪火永续·传承者之诺
殷晓哲:70多年来,昌吉新华书店累计发行教材超2亿册,服务师生超2520万人次。我的同事曾给我讲她家里三代新华人的故事——曾祖父赶着马车走村串巷流动售书;父亲在1998年洪水中用身体堵住库房大门保护教材,而今,父亲参与建设的乡村发行网点正在惠及几十万农牧民。她拿出一本《小学生民族团结读本》,扉页上,有牧民孩子写下的“祖国妈妈”字样。
田晓薇:那是她在去年冬天,去木垒县送书的途中,遇到了一个哈萨克族孩子,她拿着教材课本对孩子说:“从这里能找到走出大山的路。”今年,当她再去送书,看望那个小男孩时,他正在读《论语》,还给家里骆驼取了名字叫“平安”。
合:这抹跃动在雪域高原上的红色印记,不仅是课本的温度,更是新华人的血脉,不仅是血脉相连,而是书香相连!这血脉,连着天安门广场“江山就是人民”的宣言;这书香,是党中央“文化润疆”工作的实践!
殷晓哲:当驼铃变成汽笛,当背篓化作云仓。
合:昌吉新华人依然坚守着最初的誓言!
白洁:在天山脚下,用脚步丈量教育的厚度。
田晓薇:在丝绸之路上,用生命守护文明的重量!
白洁:我们是开拓者。
殷晓哲:我们是跋涉者。
白洁:我们是奋进者。
田晓薇:我们是传承者。
殷晓哲:我们是守诺人。
合:我们是昌吉新华书店。
殷晓哲:课前到书,使命必达!
白洁、田晓薇:初心不改,使命永恒!
合: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昌吉新华人永远在路上!
田晓薇 殷晓哲 白洁 优秀宣讲员
单位:昌吉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
昌吉州国资委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