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赵梅报道)历时一年的保护修缮和数字化建设,吐鲁番雅尔湖石窟将于4月5日首次对外开放。此次开放标志着雅尔湖石窟文物保护工作迈入新阶段,游客可通过AR导览等数字技术,在虚实融合的场景中直观感受这座千年石窟的艺术魅力。
雅尔湖石窟将于4月5日首次对外开放。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
雅尔湖石窟位于交河故城亚尔乃孜沟两侧台地悬崖上,古称“西谷寺”,曾是交河故城所属的一个寺院,两者相距仅有0.8公里。现存洞窟22个,分为上下两层。其中,上层为僧人禅修场所,下层可能为僧房或生活区域。此次主要对外开放的是4号窟和7号窟。
雅尔湖石窟分为上下两层。其中,上层为僧人禅修场所,下层可能为僧房或生活区域。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摄
石窟始建于北凉时期,沿用至高昌回鹘时期,窟内遗存有精美的壁画和大量的文字题记,是研究丝路北道佛教传播与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典型遗存。该石窟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交河故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作为交河故城组成部分被纳入其中。
雅尔湖石窟,古称“西谷寺”,曾是交河故城所属的一个寺院。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
3月31日,记者步入雅尔湖石窟游客中心,在入口处的智慧导览屏幕前,率先了解了洞窟、佛塔和古道等文物的详细介绍。之后,沿着木质楼梯来到二层,体验了这里独具匠心的AR数字展厅。
戴上AR设备,高昌回鹘时期的石窟景象在眼前徐徐展开,原本褪色的壁画重现绚烂色彩,飞天衣袂飘舞的细节清晰可见。“数字化建设不仅让我们突破了文物保护和展示的两难困境,同时完美地再现了雅尔湖石窟的艺术魅力。”吐鲁番市文物局交河故城文物管理所所长王建东说,团队通过数字技术,对石窟中的壁画进行了高度复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精准数据,也为游客打造了“虚实结合”的观赏体验。
雅尔湖石窟中壁画数字化修复前后对比图。交河故城文物管理所供图
“作为‘长安—天山廊道’世界遗产的重要节点,雅尔湖石窟壁画中汉文、回鹘文、粟特文等多种文字题记,实证了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共存的历程,并为重构丝绸之路宗教文化、深化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提供了重要实证。”吐鲁番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勇说,自2015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2270万元先后实施了3项文物保护和基础设施项目,为雅尔湖石窟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使用‘数字技术+原址’展示模式,让雅尔湖石窟艺术以全新姿态走入大众视野,这不仅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提供了新范本,同时续写了丝绸之路文明对话的新篇章。”
雅尔湖石窟对外开放以后,将进一步丰富交河故城展示内容。届时,游客参观将不再另行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