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资料库 > 昌吉概况

昌吉市概况

发布时间:2019-05-05 06:44:57 来源:昌吉市政府网

  昌吉市基本情况

  昌吉市取“昌盛吉祥”之意,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市总面积80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0.8%。总人口60万。下辖8镇2乡6街道,辖区内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近年来,昌吉市作为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围绕“服务首府、融入首府”功能定位,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州前列,经济总量占全州三分之一,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特别是2017年,昌吉市成功夺得了最具价值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十三五”以来,昌吉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至422亿元,年均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至40.2亿元,年均增长2.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90.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4%和4.6%。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稳定呈现新局面、民族团结实现新进步、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人民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低于经济增速。

  昌吉市具有六个显著特点:

  ——社会大局稳定。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始终把总目标作为统领一切工作的总纲,时刻保持警钟长鸣、警惕常在,常态化、长效化落实反恐维稳“组合拳”,各族干部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对实现总目标的信心明显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紧紧团结在一起,各族干部群众的生活像“冰糖心”苹果一样香甜。

  ——区位优势明显。昌吉市位于乌昌石城市群,已纳入国家22个核心经济区规划,是新疆东联西出重要通道,东距乌鲁木齐市30公里、国际机场18公里、新建机场T4航站楼11公里,312国道、乌奎高速公路和北疆铁路穿城而过,北过境公路、头屯河大桥、世纪大道、两座互通式立交桥等交通主动脉实现内外贯通。乌昌磁悬浮项目规划启动编制,西部南山伴行公路和乌鲁木齐市西绕城路等一批路网项目稳步实施,为乌昌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特变电工、蓝山屯河聚酯等优质企业开拓市场。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为依托的新疆(昌吉)亚欧国际物流园加快推进,宝新润源仓储、腾宏源农产品仓储启动建设,吞吐量突破260万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产业势头强劲。特变电工、蓝山屯河被确定为“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新增绿色工厂12家,仓麦园获评自治区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启动创建,新设立市级政府质量奖,笑厨食品等4家企业荣获自治州首届政府质量奖。新疆信息产业园加快建设,移动数据中心基本完工,联通数据中心启动建设。特变电工世界首台±1100千伏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研制成功。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特变特高压变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填补了我市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空白。打造1个自治区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3个州级中心城市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积极发展城市经济,土地收储供应三年计划启动实施,新疆首钢入驻中央商务区,天和城品、汇嘉购物中心开业运营,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市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具有昌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旅游更具活力。以规划引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完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创建。努尔加大峡谷、耕读园等旅游项目加快推进,硫云花海开业运营。全域旅游标识导览系统启动建设,50座旅游厕所投入使用。朗青畜牧被评为国家级休闲观光牧场,芸农庄、乐活小镇、笑厨工业旅游景区创建成为国家3A级景区。旅游营销品质不断提升,2家“新疆礼物”标准体验店投入运营,104种特色产品获评“昌吉礼物”,美食文化旅游节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我邀亲戚逛昌吉”百日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持续升温。打造州府特色夜市文化,汇嘉星光夜市、小吃街夜市、新气象夜市街区投入使用,城市旅游的竞争力、辐射力大幅提升,“文化旅游之都、宜居创业之城”城市名片更加响亮。全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84亿元,分别增长45.6%、45.33%。

  ——城市功能完善。市域范围已形成“环形+方格网”路网体系,“井”字形公交主脉和“网”状公交拓展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配合以绿色环保的步行、自行车慢行服务系统,构成了以公共交通和绿色低碳出行方式为主,选择灵活、方便快捷、覆盖全面的居民出行方式。第三水厂通水运营,供水压力得到极大缓解,饮用水水质进一步提升,形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双重保障的格局,达到了生态建设与民生保障的双重效益。城市公共免费WIFI顺利推进,城北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启动建设,供热企业运行参数实现统一平台监管。安居惠民工程持续推进,住房租赁试点稳步实施,启动了迄今为止投入力度最大、惠及群众最多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4077户改造任务。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宜业,乌昌大道生态廊道、北过境绿化项目全面完工,新增慢行步道20公里,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干净、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赢得了各族群众的“好口碑”。

  ——生态环境宜居。近年来,昌吉市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按照“南护天山、中管平原、北控荒漠”的理念,构建了南部山地水源涵养区、中部绿洲生态建设区、北部沙漠生态保育区、形成了“三区、两带、两心、多廊道”的市域生态安全格局。穷尽所能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聚焦“压煤、减排、控车、抑尘、增绿”,率先出台强管理硬措施40条,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47家,施工工地实现“8个100%”,削减原煤15万吨,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1.6%、5%,优良天数267天,增加6天。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一二三产用水结构调整至81:7.6:11.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回收农田残膜29.2万亩。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生态治理工程,完成各类造林1.2万亩,大气、水、土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昌吉正在显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