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做完矫正后,岁数大了牙齿容易松动?”
真相:牙齿松动跟自身的牙周情况有关系。如果不好好刷牙,不定期做牙周维护,无论做不做矫正,牙齿都会松动,跟矫正关系不大。矫正后的牙齿排列整齐了,咬合关系更紧密、稳定,更有利于牙齿的清洁和牙周组织的健康。
误区2:“牙齿不整齐只是不美观而已,并无大碍。”
真相:牙齿不齐的影响除了美观问题,还体现在口腔功能、健康和心理等方面。一是牙齿不齐影响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如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呼吸功能。二是牙齿拥挤,日常刷牙不容易刷干净,从而影响牙周组织健康及口腔卫生,还有可能造成龋坏(虫牙)、牙石(牙垢)、牙龈炎(牙龈出血)等。三是牙弓前突或反颌都会使唇齿不美观,影响面部形象,久而久之增加心理负担,影响正常社交。
误区3:“孩子还小,乳牙还没有换,不需要正畸。”
真相:一般情况下,乳牙不需要正畸来矫正。但是,乳牙期有一些不良因素也会引起牙齿不齐。比如乳牙过早掉落出现间隙不足,失去导萌作用,导致恒牙萌出错位或无法萌出;儿童的一些不良习惯如吮指、吐舌、咬唇、咬物、偏侧咀嚼等都会引起牙齿错位;个别乳牙逾期不脱落造成恒牙萌出被阻或错位萌出;食物过于精细造成颌骨发育不足等。上述这些情况可以通过早期口腔健康检查和错颌畸形筛查发现并及时纠正,避免造成后期严重的错颌畸形。
误区4:“孩子新换了牙,门牙中间有个缝,要赶紧矫正。”
真相:其实,孩子在换牙期间,门牙中间有间隙或者轻微拥挤都属于正常现象。家长对此不用过于紧张。随着后续恒牙替换萌出及颌骨生长,这种情况会慢慢好转。但是上颌前牙区属于多生牙好发位置,发现门牙有缝后要及时到口腔科就诊,排除多生牙后,静待花开就好。
误区5:“我已经成年了,不能矫正牙齿了。”
真相:成年人虽然生长发育已经停止,但骨的再生改建能力依然存在,而且成年人自制力强,能很好地遵从医嘱。因此,只要有矫正的需求,牙周组织健康,是可以进行矫正的。
误区6:“矫正力量越大、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真相:牙齿移动是骨细胞参与改建的缓慢的生理性移动,每个月移动1毫米左右。给牙齿施加轻力后,被移动牙齿的一侧骨吸收,另一侧骨新生重建,从而实现牙齿生理性缓慢移动。所以要给牙齿和牙周组织细胞改建的时间,频繁加力或者力量过大,会使牙齿、牙周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出现疼痛、牙齿松动,严重者甚至会牙齿脱落。根据牙齿错位的严重程度不同,正畸疗程一般在1~2年。千万不要轻信所谓的快速矫正。
误区7:“矫正牙齿一定要拔牙,对牙齿损伤大。”
真相:牙齿拥挤较严重,或者龅牙、嘴突的患者,大多是需要拔牙治疗的,这是为了给牙齿排齐留下足够的空间或者让牙齿往回收以改变面部前突的情况。一般这种情况,拔牙了才能达到预想效果,且矫治后牙齿相对稳定。
但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拔牙,轻微拥挤的情况可以通过扩弓、邻面去釉、推磨牙向后等方法达到牙齿排齐的目的。还有因为骨性因素上颌前突的情况,也并不适合通过拔牙来达到回收前牙改善面部的目的。所以,是否需要拔牙是由正畸医生对患者牙齿情况全面了解后,经过综合分析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