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昱骅 通讯员 贾佳)
“不出正月都是年。”虽然春节假期早已结束,但亲友聚会仍旧频繁,酒足饭饱,加上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不少医院门诊的高尿酸病人数量明显增加。在人们的健康认知里,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这“三高”长期占据着关注焦点,大家都忽视了高尿酸病人越来越多且年轻化,大有与“三高”并驾齐驱之势。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昌吉州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陈海娟,请她介绍一下“三高”之外的“第四高”——高尿酸。
“第四高”潜伏在身边
昌吉市居民周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年35岁的他,平时工作忙碌,难得春节与亲朋好友相聚。在大年初五的家庭聚餐中,面对满桌美食,他尽情享受着牛羊肉、海鲜,还喝了不少啤酒。几天后,他突然感觉大脚趾关节剧痛,红肿得厉害,连鞋子都穿不上,走路更是钻心地疼。被家人送往昌吉州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检查后,他被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而罪魁祸首就是高尿酸血症。周先生懊悔不已:“真没想到一顿饭能吃出这么大的问题,以后可得注意了。”
陈海娟介绍说,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通常嘌呤在肝脏氧化代谢后才变成尿酸,再由肾脏和肠道排出,三分之一由肠道随粪便排出,更多的是经肾脏随尿液排出。如果体内积聚过多尿酸,就会造成痛风。痛风的发病基础是高尿酸血症,当血液中尿酸浓度高于正常时,就会以尿酸盐结晶的方式析出,沉积在关节、心血管、肾脏和胰腺等处,通常首先表现为突发性关节红肿热痛。
《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达13.3%,患病人数约1.77亿,相当于每十人中至少有一人受其困扰。尤其是在节日聚餐时,人们往往大快朵颐,此时更应警惕高尿酸带来的健康隐患。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
从昌吉州人民医院的门诊数据可以明显看出,近年来,因高尿酸血症或相关并发症前来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多。尤其是节假日后,痛风发作的患者显著增加。这些患者大多在节日聚餐时未能克制,大量摄入海鲜、动物内脏、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同时饮用大量酒水,特别是啤酒。酒精不仅会促使身体产生更多尿酸,还会抑制尿酸排泄,导致尿酸急剧升高,进而引发痛风。
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被视为“奢侈品”的各类高嘌呤食物,如今已频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餐桌上。高能量饮食如高脂饮食、高糖饮料、超加工食品的过度食用,果糖摄入增加,容易转化为尿酸。此外,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健康食物的摄入量不足,长期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也会增加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陈海娟指出,许多高尿酸血症初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因而容易忽视。但长此以往,危害不容小觑。最常见的就是痛风,发作时关节剧痛、红肿,严重影响行动。此外,尿酸盐还会在肾脏沉积,引发慢性间质性肾炎,严重时甚至可发展为肾衰竭。不仅如此,高尿酸血症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增加患病风险。
专家教您远离高尿酸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高尿酸血症,陈海娟给出以下建议:
合理饮食:节日聚餐时,要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海鲜、动物内脏、浓肉汤等,可适当多吃鸡肉、鱼肉等白肉。
控制饮酒:尽量避免饮用啤酒和甜饮料,如需饮酒,应适量。同时,要增加白开水的摄入量,每天至少2000毫升,以促进尿酸排泄。
适度运动:避免久坐不动,坚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维持正常尿酸水平。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尿酸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