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阿什里乡社火队成员正在排练节目。记者 许 乐摄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许乐报道)2月7日下午,昌吉市阿什里乡中心学校室内足球场上,110名年轻姑娘以小桶为道具欢快起舞。4天后,她们将参加昌吉市2025年的社火展演。
环视四周,没看到锣鼓和绸扇,记者好奇发问,阿什里乡今年的社火表演有何巧思?
“我们乡的节目全市独一份。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挤奶舞,这是我们以前放牧生活的写照;第二部分是歌伴舞,我们文艺队用国家通用语言和哈萨克语演唱歌曲《母亲是中华》,这是我们现在搬到天鹅小镇定居后的生活写照。”阿什里乡文化站站长加尔肯别克·纳斯依奥拉介绍。
16岁的娜泽叶尔克·叶尔哈力是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动作标准、表情到位的她站在队伍的“C位”。“以前都是和老师、同学一起跳舞,这次则是和家人、邻居一起表演,有种很新奇的体验。我们队伍里70%都是年轻人,经过半个多月的磨合,我们跳得越来越好,肯定能在展演中拿个好名次。”她说。
“这就是昌吉州新疆社火的特色,既有舞龙舞狮、划旱船、踩高跷等传统项目,还有麦西热甫、黑走马、新疆花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戴明忠告诉记者。
昌吉州的新疆社火最早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自20世纪80年代起,昌吉州各县市几乎年年都会举办社火比赛,各社区乡镇干部群众自发参与表演,营造出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2021年,由昌吉州申报的新疆社火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也是社火如此热闹的一大原因。今年,昌吉州共有75支队伍、1.1万余名群众参加社火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