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老物件“讲述”光阴的故事——十三户村有个“新疆百年史料收藏馆”

发布时间:2021-11-19 12:43:03 来源:昌吉日报

  中国昌吉网(记者  李思佳  文/图)一件旧物承载一份记忆,一段岁月凝聚一份情感。在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的新疆百年史料收藏馆里,上万余件(种)老物件安静地陈列在展厅里,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着新疆近百年来的变化……

  因馆相识 老物件有了“新家”

  葛新宏和刘小敬都是十三户村的村民,由于葛新宏长期居住在昌吉市区,他和刘小敬并不相识。今年4月,经人介绍,葛新宏拜访了刘小敬,告诉她自己想要把存放在六工镇十三户村家里的部分老物件借用刘小敬的厂房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通过参观了解新疆近百年的发展变迁。

  听完葛新宏的想法后,刘小敬当即表示支持。“虽然我是河北人,但我已经在新疆生活了20多年,这里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了。能够让大家通过这些老物件了解新疆的过去,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所以当时我就同意把厂房提供给葛新宏用来建这个史料收藏馆。”刘小敬说。

  “因为建这个史料收藏馆,我才和刘大姐认识。刘大姐比我大十来岁,从建馆到现在一直都很照顾我。现在入冬了,来参观的游客较少,馆里基本上是刘大姐在帮忙照看。”在史料馆里,看着忙前忙后的刘大姐,葛新宏言语中透露着感激。

11.png

    葛新宏(左一)正在给游客讲述老票证的故事。

  提出建馆的想法后,葛新宏和刘小敬二人齐心协力,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建成了新疆百年史料收藏馆,并整理得井井有条。6月26日,占地1500平方米的新疆百年史料收藏馆开馆迎客,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馆内分为“红日耀天山”“新疆兵团老票证”“新疆地方老票证”“红色镜面专栏”“新疆老书屋”“新疆农耕文化”“新疆民俗物件”7个展示单元,展出老物件15000多件(种)。截至11月15日,新疆百年史料收藏馆已接待游客近8000名。

  缘起爱好 回味老物件里的乡愁

  说起自己收藏的老物件,今年51岁月的葛新宏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自己收集这些老物件已经有30多年了,起因是初中时看到父亲留下来的一些用过的票证,觉得很感兴趣,于是就开始收集各类票证。随着时间的变化,看到越来越多曾经使用过或者见过的东西逐渐被其他物品替代,但是老物件能够体现出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于是他从此开始收集各类老物件。

  张贴在“新疆兵团老票证”“新疆地方老票证”展板上的票据,是葛新宏最自豪的。他说,收集票证是自己的强项。为了收集这些票证,他走遍了新疆各个地、州、县(市)和兵团团场。有些票证的原件容易破损,但他还是把原件摆在了馆里供游客参观。“真正的实物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这些票证的时代气息非常浓厚,展现的是我们新疆的地方特色。”葛新宏说,“真实的票证,再加上我的讲解,能够让大家更好地回顾历史,了解新疆的过去。”

22.png

 葛新宏在细心地擦拭展板。

  在“新疆农耕文化”“新疆民俗物件”展示单元中,木犁、老式拖拉机、缝纫机、脸盆架等物品让游客回味着旧时光。9月18日,乌鲁木齐市游客李先生和家人一起来到史料收藏馆参观。李先生今年已经70岁了,也是老物件的收藏爱好者。馆里陈列的台灯、水杯等老物件李先生都曾使用过,他说:“看着这些老物件,就能回忆起那时候的生活,我和这些老物件一起见证了新疆的发展变迁。”

  无声胜有声 老物件留住旧时光

  走在新疆百年史料收藏馆里,每一件(种)老物件都仿佛在“讲述”着过去岁月的故事。看到有的老物件因为存放时间长而落灰,葛新宏会把它们从展柜中拿出来细心擦拭,之后再轻轻地摆放回原位。“这些老物件都体现着先辈们为建设新疆而付出的艰辛,把这些物件整理好,让来参观的游客,尤其是年轻的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过去生活的不易。”

33.png

游客正在参观木轮木轴马车。

  据葛新宏介绍,展示在“新疆农耕文化”单元的木轮木轴马车是晚清时期的,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了。如今大街小巷早已看不到马车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先进的汽车。老票证、油灯、鸵鸟牌自行车……这些与近百年来新疆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老物件,虽然大多已不再被人们使用,但是在新疆百年史料收藏馆里,它们留住了旧时光,也留住了葛新宏的乡愁。看着自己30多年来收藏的老物件被陈列在史料收藏馆里,葛新宏感慨地说:“收藏这些老物件是我这辈子最自豪的事情。看着游客用这些老物件和现在的新生活做对比,不忘先辈的努力,更加珍惜现在的好日子,我就觉得值。”

44.png

游客在“新疆农耕文化”展厅里近距离观察农耕用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