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热烈庆祝昌吉回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之翼——昌吉州成立70周年科技创新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4-09-01 12:18:46 来源:昌吉日报

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变电工智能电缆产业园里,无人搬运车正在数字化布电线车间作业。 记者 何 龙摄

2024年1月12日,特变电工新疆输变电科技产业园国家特高压变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人员在对生产组装完成的变压器进行试验。记者 何 龙摄

2023年11月1日,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新疆中心里,研究员在观察基因编辑棉花品种植株的长势。记者 何 龙摄

木垒县光伏产业园一角。记者 何 龙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 通讯员 郭鹏飞)

  庭州大地,创新潮涌——

  2000年以来,昌吉州累计实施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1826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7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89项;

  2012年以来,昌吉州累计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1800余名、国家级创新团队46支;

  2023年,全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10家,是2012年的15倍;

  ……

  科技创新迸发出强大力量,让昌吉州高质量发展能级跃升、影响扩大、信心倍增。

  昌吉州成立70年来,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2023年州本级财政科技项目经费投入同比增长354%,居全疆第一;2023年全州规上企业中,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占比居全疆第一;2023年全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6亿元,创历史新高……

  时光回溯,昌吉州高擎科技创新旗帜,以只争朝夕的快干,踏石留痕的实干,披荆斩棘,多个领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强劲动力。

  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昌吉州加快迈向科技强州。

  科技之花结出产业硕果

  走进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农高区)老龙河智慧棉田,土壤监测仪、遥感无人机、农业无人车等机器“各司其职”。通过一部手机,就能远程查看万亩棉花的各项生长指标。

  昌吉农高区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作用,组建16支国家级创新团队,构建棉花“科研种子生产加工流通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体系。统筹疆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带动以棉花为主导产业的60多个研发机构、产业联盟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引进示范推广500多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建设330个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推动超400余项技术成果和专利面向全疆辐射转化。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和澎湃动力。

  70年前,昌吉州科技创新从近乎零基础起航。1959年昌吉州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事业萌芽起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昌吉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州战略,攻克了生物育种、特高压装备制造、生物降解新材料等一大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稳居全疆前列。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批科技型企业纷纷涌现,在各个行业、领域开拓创新,不断增加和积累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雄厚实力。

  8月1日,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变压器厂超高压生产中心,几台特高压变压器静静矗立。它们,将从昌吉出发,装备到我国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在天山脚下,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深耕高端制造业30余年。目前,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已建成16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427件。近17年来,特变电工已获得1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

  昌吉制造频频“上新”,其背后是一流产业的强力输出,也是昌吉州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

  2013年以来,昌吉州相继出台《关于支持重点产业关键环节科技创新率先突破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30项政策措施,构建起以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管理创新体系、服务创新体系为支撑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人才、资金、平台、项目、政策等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覆盖,创新驱动发展效能实现全面提升;连续举办十届“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医药卫生等领域累计签约项目超3000个,推动全国科技资源向昌吉集聚,有效解决了一批技术瓶颈难题;已经成功建成165个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吸引了200多家高校、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全州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历经70载,昌吉州地区生产总值由成立之初1954年的0.47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329.52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了4955倍,比1954年翻了12番,成为全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地。

  科技攻“尖”产业向“新”

  昌吉靠什么“输”出一流产业?

  昌吉州煤炭资源预测储量达5732亿吨,占新疆的26%、全国的12%,其中准东煤田是全国最大的整装煤田,预测储量约3900亿吨。此外,昌吉州是新疆十大风区之一、五大光区之一,拥有巨大的“风光经济”潜力。

  如何将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昌吉州滚动建立重点产业链创新图谱,设立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库,推动科技创新力向产业竞争力转化。”昌吉州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葛伟娟介绍。

  走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轰鸣,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加紧生产优质种子。

  “我们联合区内外科研单位,在丰产优质抗逆新品种选育、种子标准化快繁与精加工、机采棉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方面攻克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棉花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技术跨越。”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市场管理部部长王建福介绍,通过不断研发创新,目前公司玉米、小麦、棉花种子年加工能力在20万吨以上,良种覆盖全国17个省,其中小麦、棉花种子销售收入跻身全国前三强。

  昌吉州在全疆率先出台《昌吉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方案》及资金管理办法,2023年全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10家,是2012年的15倍。如今,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昌吉州产业链上的创新“精兵”,贡献了90%以上的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41.2%的规上工业增加值、70%以上授权发明专利和90%以上产学研技术合作。

  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昌吉州为跨越科技成果转化鸿沟,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精准施策的不懈努力。

  如何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昌吉州以链式集群发展思路,强链扩群,强基向新,加快构建以“八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构建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等24条重点产业链,编织起全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版图。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组织企业联合高校院所通过“揭榜挂帅”、重大专项、重点研发、厅地联动等方式,争取国家、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着力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堵点,2023年9月,全疆首个“丝路联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启动上线,已发布科技成果356项、技术需求378项,推动300多家企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20多所疆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线上技术交流对接活动46场次,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亿元。依托该平台,昌吉州链接起“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组建昌吉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联盟;强化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源头供给作用,实现与昌吉州内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有效衔接、高效转化。

  2000年以来,昌吉州重点在棉花纺织、现代种业、煤炭煤电煤化工、硅基铝基等重点产业领域,累计实施1826项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争取项目资金7.6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80亿元,荣获2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9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在新疆华电木垒25万千瓦光伏基地8000亩的区域内,整齐排列着56万块光伏组件。基地里,智巡V100固定式无人机智能机库突破工业无人机需飞手操作的应用壁垒,全面实现“自动化”,并同时实现光伏场站智慧无人化清扫服务。维检区副主任冯耀龙表示,整个场区的运营全部工作人员只有15人。

  这是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场景。昌吉州工业企业占有全国73%的工业大类,工业门类、规上企业、企业品牌、企业知识产权数量均居全疆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州和制造业大州。

  数据显示,昌吉州财政科技投入从2012年的2.6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57亿元,增长36%。带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3.7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5.46亿元,增长309%,创新主体活力显著增强。

  “把科研资源‘势能’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昌吉州加强全链条部署,从制度建设着眼,统筹把握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对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进行系统布局,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葛伟娟介绍,通过抓项目、促投入,建平台、聚人才,育高企、强主体,推合作、助转化等系列举措,昌吉州在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实现多点突破。

  位于阜康市的新疆中泰矿冶有限公司是全疆首批5G试点工厂之一。该公司将智能行车、智慧平台等融入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等应用场景,传统电石行业实现了“脱胎换骨”。

  科技在链上发力,企业在链上崛起。昌吉州聚焦产业集群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近年来,昌吉州大力营造真心爱才、诚心引才、倾心聚才、暖心留才的一流人才生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昌吉州创新组建具有昌吉特色的新型专家智库体系,2012年以来,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1800余名、国家级创新团队46支,引进外国专家人才1400余名,5名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15名外国专家荣获自治区“天山奖”。1685名科技特派员村级服务覆盖率达100%,居全疆第一。

  如今,在昌吉州7.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新活力如潮涌动。今日的昌吉,人才、资源、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不断汇聚,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更足、实力更强,力争打造成为新疆新质生产力全场景应用示范区。

[责任编辑:陆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