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棉田里开出了“科技花”

发布时间:2024-10-25 09:29:00 来源:昌吉日报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

  10月16日,秋色宜人,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农高区),棉田里一朵朵棉花开得正旺,棉桃压得棉枝弯下腰,远处的采棉机正在辛勤“耕耘”,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老龙河试验基地(以下简称试验基地)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又是一个丰收年!”看着眼前的场景,昌吉农高区老龙河片区棉农高克虎面露喜色。

  今年38岁的高克虎已经种植了十二年的棉花。4年前,他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西部农业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宋美珍的指导下,管理试验基地的600亩棉田。

  “试验基地使用的是‘宽早优’植棉技术,这几年,棉花产量逐年提高,棉花亩产由45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今年预计能达到600公斤。”手指无垠的棉田,高克虎笑着说,“看,我的棉田里开得可不光是棉花,是一朵朵‘科技花’。”

  向科技要产量,农业发展才更有活力。农业科技工作者创新研发,把论文写在了田野大地上。

  “宽早优”植棉技术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绿色增产增效创新团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高品质棉生产模式与技术创新团队联合新疆相关科研力量,经过10余年潜心研究,适用于西北内陆棉区中高产地块的植棉模式。

  “‘宽早优’是一项棉花降密壮株、提质增效的高产高效技术,采用棉花一膜三行、一膜四行模式,具有增温增光、减药节本、增产增效、绿色提质等优势,从2013年起在全疆进行示范推广,目前推广面积近5000万亩,在昌吉州的应用面积占棉花总面积的40%以上。”宋美珍说。

  高克虎介绍,“宽早优”植棉技术降低了田间植株密度,与“矮密早”植棉模式相比,单株结铃数由原来的7个至8个增加到了11个至12个,管理起来也很方便。

  棉花喜获丰收,棉农忙着采收,轧花企业也陆续开秤收花。新疆丰汇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殿虎告诉记者:“我们与试验基地合作4年,每年从棉花播种到采收全程关注试验基地棉花生长情况。特别是棉花采收前后,我们会采摘棉花样本与其他产地的棉花进行对比,通过对棉花纤维长度、马克隆值等指标进行比较后发现,试验基地的棉花具有明显优势,高于新疆棉花质量补贴政策要求的标准。”

  “一朵好棉花的背后是科技力量。”昌吉州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徐艳丽说,“今年,我们全力抓好全州棉花‘百千万’示范点高产创建工作,通过推广‘中棉113’‘新陆早82’‘中棉所125’等优良品种,棉花全生育期应用精量导航播种、全程塑形化控、水肥一体化、适期打顶、化学脱叶和标准化机械采收等关键技术,促进棉花产能提升,确保棉花优质高产。”

  越来越多的棉农和高克虎一样享受科技带来的丰收喜悦。“我们要继续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全面提升棉花科学种植和管理水平,让农业科技之花在棉田上常开常盛。”高克虎无限向往地说。

[责任编辑:陆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