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两位外地游客在某地吃午餐,在一家小有名气的餐馆点了两碗丸子汤,从丸子汤上桌到午餐结束,他们感慨连连,摇头频频,不禁引起我这个陪同之人的好奇。
几经追问,笔者才弄清两位朋友感慨的原因:现在的丸子汤不再是他们熟悉的丸子汤了,已经彻底“变味”。
过去,这家店的丸子汤一律都用大海碗盛,每碗配有一碟小菜、一盘油塔子,因味道醇厚、料足实惠,在市场上闯出了名气。本地人也引以为傲,但凡有外地朋友来到此地,都带着一种自豪感给朋友推荐这家丸子汤,让朋友一饱口福、不虚此行。
不知从何时起,这家店的经营策略悄然发生改变:大海碗变成了小一号的汤碗,两人共用一碟小菜和一盘油塔子,碗中的肉片、丸子数量虽未变,但肉片薄得透亮,丸子个头变小……丸子汤因质量与内涵的“精减”而彻底“变味”。与之相反的是,价格非但没降,一直保持着与物价涨幅“同频共振”。
这种投机取巧的现象并不少见。商家起初创业开店,走特色、惠民路线,想方设法招揽生意。一旦生意红火,闯出了名气,就忘记了货真价实、诚信经营的初衷,开始“精打细算”,挖空心思追求利益最大化。从食材盛器大小和食材优劣、多寡等方面作文章,花里胡哨地弄出一些名堂糊弄消费者,从消费者嘴里抠钱找利润,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当然不买账,不会睁着眼睛吃亏,再次上门消费。不仅如此,消费者还会在亲朋好友间口口相传,替商家做反面宣传,一传十,十传百,商家的名声就臭了街。
旅游业,乃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的第三产业,带来的不光是人气、财气,还有名气,能够让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声名鹊起、蜚声中外……一直为各地重视和精心培育。发展旅游,不能光看重其外延的持续扩大,还应该重视其质量与内涵的同步提升,更要加强旅游品牌的保护和行业监管,督促景区、景点和其中的商家加强自律,让耗费了无数人心血精心培育起来的旅游业始终走在健康、良性发展的道路上,永葆青春与活力。 (左武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