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时间的牧人》简介
作家刘予儿,新疆人,作品散见于《诗刊》《诗选刊》《天涯》等诗刊、杂志;现居乌鲁木齐。《翻过时间的牧人》是她的一部描写木垒菜籽沟和天山北坡牧场生活的诗意小说。作家以一个城里人的目光审视草原牧场,审视牧人的时间,探寻生命的秘密以及生存的法则和意义。这一切,都在一草一木中舒展、浸润,透过作家饱含深情和哲思的笔渐渐清晰起来。
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毋宁说它是一篇意境悠远、信马由缰的散文,由木垒菜籽沟的草野土坡写到天山北坡的风土人情,比如鸣沙山、硅化木、将军戈壁,一群画家和作家在菜籽沟、在大戈壁上的生活和采风;比如跟着游客捡石头,玩赏新疆独有的珍奇。正如刘予儿所说,当她完成这部作品之时“仿佛这本书的写作过程,还在沉睡,还在醒来。就像我所写的人与事,醒来和睡着在大地上同时发生着。也许,这会是时间的另一场结籽。”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也就是在栉风沐雨之后结出“草籽”的过程,是新生、成熟和凋落入泥土的过程。
放牧是一种看似单调、寂寞的生活,只有偶尔对着山谷或草原喊几嗓子民歌小调,才能缓释这种单调和寂寥。然而,真正的牧人也许没有这种强烈的寂寥感觉,因为他们真正融入了草原时间,融入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他们深爱着这里的每一只羊羔,敬畏盘旋在空中的苍鹰,习惯了草原山谷里的风雨和烈日。他们放牧羊群,也放牧着时间和自己,内心像这水草丰美的沟谷一样生动静美、沉着含蓄。
2013年的冬天,刘予儿跟随作家刘亮程来到菜籽沟——那个凝聚着乡愁的山沟沟,从这里切入体察木垒风情。她说:“这里的每一场风,都经过我刮往远方,那些秋天的温暖落叶,在我的头顶哗哗响动又飘远。我在她每个明亮的早晨醒来,又一次次沉睡于她的梦乡。我相信,这片土地通往世界的深幽小径,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
刘予儿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过程,从精神上进入木垒、进入新疆大地的生活世界,“生活在他们中间,也生活在木垒的一草一木中。”
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刘予儿的母亲因病去世。甚至在母亲弥留之际,她仍去了木垒的牧场和山谷。她说:“当我的眼泪落在泉水和岩石中,我看见时间,时间在迅疾地离开我们。这是我永远无法弥补的愧疚。”任何事情要想做好,做到极致,都要付出,有些是很痛苦的付出。
在风沙里,在落日中,作家被边地牧民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氛围所感染、打动,写下了这些带着奶香草香和露珠的文字。
(王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