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文
颜真卿一去就是小半年,当他从西域风尘仆仆地回到了长安, 那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脸上还多了一些奇怪的瘢痕,但每一根皱纹和瘢痕都兴奋得发亮。他给岑参讲了一路上的边塞见闻,“老弟啊,我总算见识了一回西域,你不知道咱们大唐的江山有多大啊, 我还远远没有走到边呢!”而他讲得最多的还是高仙芝的故事。岑参听了,对高仙芝更加敬佩,若能在这位大将军手下当一位参军也好啊。
颜真卿笑道:“你就等着吧,过不久高将军就要奉旨入朝了。”岑参一直为高仙芝的到来而激动地期待着。天宝八载(749年)
深秋,高仙芝入朝禀报西域边塞军情,还将此前被俘的小勃律王与吐蕃公主一并带回了长安,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那也是一个特别崇拜英雄的时代,而当时的英雄又大多出于西域边塞,但凡从西域来的人都充满了传奇和神秘感,何况高仙芝还是一位高句丽英雄。为了一睹高仙芝这位大英雄的雄武英姿,满大街的人把通向皇宫玄武门的那条大街都挤爆了。岑参从来不是一个爱看热闹的人,但他却不能错过在第一时间一睹高将军雄姿的机会。岑参是个玉树临风的高个子,而颜真卿是个高大魁梧的大个子,两人都裹挟在人流之中,岑参在万头攒动中一眼就看见了颜真卿的脑袋。他在人堆里踮起脚尖呼喊:“清臣兄,清臣兄!”可当他使劲挤过去,看见的已不是颜真卿硕大的脑袋,而是杜甫又瘦又长的脖颈。杜甫也就比他大三岁,但比他混得更惨,还不到四十呢,头发就白了一半。岑参还未挤到杜甫身边,又是一阵欢声雷动,那位高大将军已经走过来了。
岑参虽久仰高仙芝的英名,但还从未亲眼见过这位高句丽英雄,在他的想象中,高仙芝也是一个满脸长满了紫色胡须、绿色眼珠的人。当高仙芝骑着骏马带着一彪人马走得越来越近时,岑参才发现这位高句丽男儿不但高大魁伟,而且姿容俊美,真乃大唐第一等的风流人物。他挺着腰板,举着脑袋,凌驾于众人之上,又如入无人之境。而前边早有一位矮壮的昭武校尉率军士替他开路:“闪开,闪开!”那闹哄哄的人们一下安静了,就像分开的潮汐一样给高仙芝让出一条路来。那骏马腕促蹄高,踏地如铁,噔、噔、噔……
“胡青骢!”一个沙哑的嗓门儿忽然兴奋地喊叫起来,“那是胡青骢!”
一副苦相的杜甫很少这样兴奋,他扭着脖子,颈项上的青筋激动得突突直跳。
岑参连喊了几声子美兄,杜甫也没有听见,他的目光一直追着 高仙芝那匹马。
这杜甫还真是才思敏捷,即兴作了一首《高都护骢马行》。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而杜甫瘦嘴一吐就是千古绝唱:“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功 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 利。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 汗流血。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 却出横门道。”看看,你看看,这就是杜甫非同一般的眼光了。当所 有人都看着那骑在马背上的高都护,杜甫却把注意力集中在高都 护的坐骑上,他这首诗就是一首咏马诗。胡青骢,指青白色相间的 西域骏马。杜甫借青骢以自况,他先写“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 成大功”,当它忠心耿耿地帮助主人在西域立下大功后,如今随功 成名就的主人入朝,并受到恩典被豢养在马厩里。但它不甘心这 样伏枥豢养,一心想要跨出横门(长安城北西起第一门,是通向西 域的大道),重新驰骋于西域疆场。这正是杜甫久困长安的遭际和 志愿。
岑参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杜甫,他长着一张很露骨的脸孔,瘦得 肚皮和背脊都已贴在一起了,那腹中竟然还能冒出这样的诗句,真 奇才也!杜甫写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声,又何尝不是岑参的心 声。岑参感觉自己就像一匹即将跨出横门、奔赴西域的胡青骢。
高仙芝这次入朝,又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而经 高仙芝奏表,岑参也被朝廷任命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充节度使掌书记,秩为从八品下。岑参这次远赴边塞,没有得到一点儿提拔,但这是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另一条路,从天子脚下远赴天山,让他感觉有了出头之日。
当他交出兵器库的钥匙,却又难免有些怅然若失。那天是霜降,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阳下入地,阴气始凝,霜降过后就该立冬了。那索索抖动的树叶已被秋风掠去了一半,一根根多杈的树枝刺向天空,被风吹得咯吱咯吱作响,他的心头一阵一阵凄凉。而那种生离死别之感是在走近家门时蓦地涌现的。当岑参一眼看到站在夕阳下的妻子牵着稚子在门口等他回家,他的泪水便一发不可遏止了。明天早上,他就要奔赴西域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辈陈子昂的这首诗,这几天一直在他心中纠缠萦绕,而陈子昂只不过从唐都长安走到了千里 之外的幽州台,而岑参此行将要奔赴万里之遥的西域,一路上凶险莫测,他不知这一去何时才能回家,还能不能回家,多少人从此一 去不返。岑参又时常痛责自己那文人的天性,太脆弱,太敏感,眼窝 子太浅,风一吹那眼泪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他不想让妻子看见 自己的眼泪,可把泪水擦干了眼眶还是通红的,而妻子的眼眶比他还红。
长安居大不易,像岑参这种八品官儿是没有官舍的,他只能在皇城之南外郭城的市井街坊里赁房而居。这简陋的屋子却也被妻子收拾得窗明几净,小小的庭院里也种上了花草。岑参一脚跨进门槛,就看见床边一层一层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除了官服,他身上所有的衣服都是妻子一针一线缝制的。放在最上层的是一件崭新的棉袄,这是对冬天的特别提醒。女人对季节更替十分敏感,马上就要入冬了,而岑参一喝酒就颠三倒四,她担心这书呆子在旅途上错乱了季节。但岑参这次远行,不能带太多的衣物,他只想多带一些书。若是没有书,到了那荒凉边塞他可怎么活啊。他的藏书大多还放在高冠草堂,只精挑细选了一部分带到长安。他想把能在西域派上用场的书带走。早几天,他就开始左挑右选,大多是关于西域的史籍、兵书和谋略方面的书籍,还有江陵公文集六十卷。他这个节度使掌书记相当于安西都护府的机要秘书,掌表奏书徽等文书,而江陵公文集收有大量这样的文章,这就是他的范文。而妻子只想让他多带点生活上用得着的东西。她又给岑参拿来了一包槐米,柔声说:“这东西你带上吧,若是有个伤痛火毒的,你就泡水喝,它可清凉消热解毒,还可以解酒呢。到了那儿没人照顾你,少喝点酒。”
岑参接过槐米掂了掂,就放在了一边,又往袋子里塞了一本
《山海经》。
妻子又拿来了一包东西,岑参解开一看,竟是一包土。
妻子说:“ 你若是水土不服,就用这土泡水喝,一次一匙,挺灵验呢。”
岑参接过后掂了掂还是放在了一边,再往袋子里塞了一本书
《西域记》。
就在岑参收拾行李时,妻子已摆了一桌子菜肴。那几个孩子拿 着筷子都急不可耐了,但他们打小就懂规矩,只是深深地把那鱼肉的香味往肺腑里吸。岑参一看就乐了,他笑着说:“别慌,今晚可有你们吃的,唉,这么多菜,我们一家子怎么吃得完哪?”
“还有我呢!”一个浑厚的声音从门外传来,颜真卿亮着笑脸哈哈地进来了。
“还有我呢。”一个沙哑的声音从窗外传来,杜甫也瘦着个脸笑 呵呵地进来了。
岑参一看这两个不速之客,又下意识地瞅了妻子一眼,她就是 这样贤惠啊,早已料到今晚会有客人登门。
颜真卿带来了一坛老酒,一开坛就醇香四溢。他豪迈地一挥手,“来,今晚我们可以开怀畅饮,但谁也不准喝醉,明天一早我们还要送岑参兄弟远行呢!”
第一章 马上相逢
唐人送人多至灞桥,折柳赠别,至此黯然,故又名销魂桥。
一大早,岑参就雇了一乘轿子出门了。此时正值长安黎明前最静谧的一段时间,而长安城里打了一层霜,愈加显得寂静了,十里之外就听见滔滔不绝的流逝声,那是渭水和灞河的声音,而灞河其实也是渭水的一条支流,那水声比渭水唱得还要嘹亮。出门时,颜真卿、杜甫等一帮好友来 为他送行,但被他给拦住了。他也不让妻子送,孩 子哭着追赶他,又被妻子哭着拉了回去。他听见柴门嘎吱一声关上了,那关不住的哭声依然从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岑参脸上渐渐浮出一层伤感来。
他知道自己眼窝子浅,一出门就咬着牙使劲憋着,愣是没有回头再看一眼。若让妻子和友人来军营送别,临别之际,妻子一旦大放悲声,他也会跟着哭,那可真是让那些军士们笑掉大牙了。跨过灞桥时,岑参下意识地掀开轿帘一看,整个长安城还沉浸在梦乡之中。他不禁想起了李白的一句诗:“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岑参这么早就急着赶路,是赶往安西兵临时驻扎在咸阳的军营。这被杜甫赞为“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的安西兵,就是安西都护府的精锐。岑参运气还不错, 他赴西域时,恰好有一支开赴安西的部队,由昭武校尉夏侯骥带领。夏侯骥就是为高仙芝入朝觐见开路的那位昭武校尉。这支队伍原本是为高仙芝入朝打前站的,由于军务紧急,高仙芝在觐见天子后旋即西归,把这支队伍留下押运天子御赐的礼物,由于朝廷办事繁琐延宕了几天,岑参正好跟他们一路同行。而历代王朝对藩镇军队都高度警惕,只有禁军才能驻扎在京师,这支安西兵也只能在京师之外的咸阳扎营。
岑参一下轿子就被夏侯骥看见了。他刚从渭水边上遛马回来。说是遛马,人马皆跑出了一身热汗。他一挥手,将额头上的滚滚汗珠刮得飞溅,那印堂红彤彤的。岑参仰望着那骑在马上的矫健身影,一下油然而生敬仰。可当他翻身下马,往岑参跟前一站,一下就比岑参矮了半头,还是一双罗圈腿。这让岑参从仰望一下变成了俯视。但这位昭武校尉神气十足,那一双豹眼就像长在额头上。
夏侯骥以恩荫封官,其祖上是大唐开国将军,他还不到三十岁就穿上了正六品上的校尉戎装,离游击将军只有一步之遥了。一看夏侯骥那年轻气盛的样子,岑参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他一个凭硬邦邦的本领登上进士榜的榜眼,混到三十四五了还穿着一身八品官服。这心理说来很奇怪,他也一直渴望凭祖上的恩荫封官,但他又打心眼里瞧不起这种凭恩荫封官者。其实夏侯骥也不是全凭恩荫封官,他十八岁就投奔在高仙芝的麾下,在边塞打拼了十来年, 在脸上、手臂上打出了一个个伤痕,方有今天。
夏侯骥用马靴踢了一下岑参的轿子,那眼神里分明带着嘲弄的神色,“岑掌书记,听说你也曾仗剑游侠十年,这马你该骑得顺溜吧?”
岑参老老实实说:“唉,好多年都没骑过了,我试试看吧。” 夏侯骥又一拍马背说:“试试看?咱们可都是当兵打仗的,一上阵就得拿命去拼,你要不会骑马,咱们可没谁给你抬轿子,我劝你 还是赶紧打道回府吧。”
夏侯骥一上来就给他一个下马威,岑参一听就有些来气了, “那好,请给我一匹马。”
夏侯骥把岑参带进马厩,指着一溜儿马说:“这马任你挑,别说我薄待了你们这些读书人。”
这些马每一匹都称得上骏马。盛唐时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骁勇强悍的骑兵军团,李唐皇室自称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后裔,李广就是一位骑射骁将。而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独孤氏、母亲窦氏均为鲜卑族,鲜卑族曾以骑射闻名天下,这为大唐皇室注入了剽悍的鲜卑血统。李世民既是骑兵出身,他组建的玄甲骑兵更号称是古代作战最勇猛的五支特种兵之一。那也是大唐骑兵实力和战术的巅峰时代。在唐太宗陵园的“昭陵六骏”,就是随唐太宗南征北战的六匹骏马,其中三匹粗脖高鼻、筋骨健壮,是典型的蒙古马特征,还有三匹长腿小腹,为典型的中亚马种。镇守西域的唐军,也是唐朝最精锐的骑兵之一,他们使用的军马主要是产于西域的焉耆马和威尔勒马,属中亚马种,这两种马高大健壮,长颈高扬,步幅伸展流畅, 对缰绳反应灵敏,比汗血马更加强壮,耐力更强。岑参当年仗剑漫游时,一位马伯乐曾经告诉他一首相马谚:“远看一张皮,近看四肢蹄。前看胸膛宽,后看屁股齐。当腰掐一把,鼻子捋和挤。眼前晃三晃,开口看仔细。赶起走一走,最好骑一骑。”他这样远看近看、前看后看,一心想着找一匹高仙芝骑的那种青骢马,想那高都护骑在青骢马上的雄姿,他一下觉得那形象变成了自己。可他把马厩从头到尾找了一遍也没有,最终挑选了一匹像青骢马一样高大的大青马, 这匹马就是一匹焉耆马。
夏侯骥奇怪地笑了笑,问他:“选好了?” 岑参又从头到尾把这马看了一遍,才点头。
“好!”夏侯骥在马屁股上响亮地拍了一下。这一拍,那大青马一撅后蹄,将站在马后的岑参蹬了仰面朝天。
这次,夏侯骥居然没笑,还一本正经地说:“ 马是好马,好马不吃回头草。”
岑参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他知道自己已别无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