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记者高云哲、常建洋、通讯员马军)10月5日,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农高区”)老龙河示范区种植户蒋道元家的棉田里,几台采棉机正在紧锣密鼓地采收棉花。凭借着一体化水肥技术和机械化作业带来的优势,这两年蒋道元的棉花越种越好、越种越多,今年更是承包了1000多亩棉田。
蒋道元告诉记者,过去种植100多亩地棉花,要雇用十几人,采收更是要花费近2个月时间。现在使用采棉机,1000多亩棉花两天时间就可以完成采收。“现在播种、施肥、喷洒农药、采收全部实行了机械化,既节省了人工成本,也提升了棉花产量。”蒋道元说。
10月5日,采棉机在昌吉农高区老龙河示范区作业。 记者 高云哲 摄
为保证棉花收获工作顺利开展,昌吉农高区提前联合大型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做好农机和农机操作人员的摸排统计,对人员进行闭环管理。目前进场机械37台(套)、采棉机操作员60余人、轧花厂工作人员300余人,有力保障了棉花采收和加工顺利进行。
据了解,依托中国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等平台,昌吉农高区采取“一厂一品”模式,统一品种、统一采收、统一销售。同时,昌吉农高区还依托近两年较为高产的中棉113和新陆早57等棉种,建设了10万亩优质棉基地,其中核心基地为3万亩。
新疆联盟优棉科技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贇告诉记者,该公司积极引导种植户、轧花厂以及下游纺织企业加入“优棉社区”平台,将棉花产业链的种植端、供应端、加工端、产品端、金融端汇集在一起,为各个端口提供实现共同利益的必要资源,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
赖贇说:“我们主要负责引导种植户、轧花厂以及下游纺织企业按照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的标准进行种植、生产、加工,让种植户节本增效、增产增收。同时,我们也在打造新疆棉质品品牌,让新疆棉花更具知名度、认可度。”
据统计,昌吉农高区10万亩优质棉基地棉花平均亩产量在453公斤左右,最高亩产量可达603公斤。目前,优质棉种植基地已完成棉花采收3万余亩。
昌吉农高区农业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曹恒说:“昌吉农高区依托中国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等科研院所,在棉花科技创新、品种研制、绿色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方面取得突破;通过组建联盟、实体公司,吸纳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加入棉花种植、生产、加工全产业链体系中,为棉农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