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 通讯员 王高峰)湛蓝的天空下,白色棉海翻起“浪花”,一台台大型采棉机来回穿梭,将洁白的棉花尽收舱中……10月18日,昌吉市滨湖镇下泉子村的棉花开始采收,棉农王耀伟在机耕道上静静等候,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说:“今年,我从昌吉市富农惠普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770亩,全部种上了棉花,棉花单产达到了510公斤。”
王耀伟的770亩棉田全部是高标准农田。“流转土地之前,合作社已将分散的耕地整合为连片条田,做好了灌溉、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等基础性工作。”王耀伟笑着说。
秋收之余,王耀伟还忙着走村串户谈土地流转合作的事,他说,看着村庄“田成方、树成林、渠相通、路相连”,生产的劲头更足了。
种出优质棉,首先得有好棉种。2020年以来,昌吉市以“品质优良、稳产高产、抗病抗虫”为标准,做好棉花品种推荐工作,全面推广棉花“一主两辅”用种模式,主推中棉113号、新陆早57号、新农棉1号3个早熟棉花品种,从源头上巩固和提升棉花品质。
看着棉花全部收获完,王耀伟舒了一口气,他说,去年选择了昌吉市农技推广中心推荐的品种——中棉113号,棉花亩产效益可观。尝到了选用优质棉种的甜头,今年王耀伟选择的棉种仍以中棉113号为主,并试种了新农棉1号。
“棉花高产除了好天气助力,更离不开科技成果的应用。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适期打顶等标准化田管技术大幅提高了棉花单产,棉花吐絮率达到90%以上。”王耀伟说。
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于艳华表示,近年来,昌吉市探索“高标准农田+”模式,施良策、推良法、选良种、上良肥,大力推行精量播种、卫星导航、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作物优质高产高效。
近年来,我州按照自治区相关要求,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保护区及小麦、玉米、棉花等制种基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建尽建”。目前,我州农作物种植面积为710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4万亩。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25.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