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洁云 / 文
202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粮食作物总产量突破200万吨,制种面积、年供种能力、优质畜禽种源、葡萄酒产能分别占全疆的30%、40%、60%、30%,各项数据芝麻开花节节高,映照着昌吉州“三农”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昌吉州锚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目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之路,奋力打造新疆现代农业新样板。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2024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记者切身感受到,这里正聚集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科技创新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现代农业发展潜力在科技、出路在科技。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科技这一“关键变量”正在成为昌吉州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俯瞰位于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新疆农业博览园菊花田(无人机摄)。刘华/摄
7月15日,在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国家级数字棉花创新应用基地一望无际的棉田上空,数架无人机按照预先规划好的飞行路径,进行棉花封顶剂喷洒作业,操作简单快捷又高效,科技感满满。基地内的玛纳斯数字农业控制中心里,一张大屏动态展示着1.2万亩示范农田的生产全貌,只见一名技术人员点击电脑鼠标,墒情变化、温度、农机运行轨迹等相关数据就显示在电子屏幕上。
今年,玛纳斯县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的农田动态监测管理应用体系,用众多传感器和智能装备搭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精准农情监测系统,在广袤的田野里织就了一张多层次、立体化、全天候的天空地一体化“数字网”。这张“网”集卫星遥感监测、水肥一体、农情监测、玛纳斯县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和“慧凤收”APP等于一体,形成了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参考,实现了农业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科技力量太强大了!点点手机就能完成棉田浇水、施肥、打药等工作,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正在用手机APP观察农田灌溉情况的玛纳斯县包家店镇种植户杨红义说。
好环境、好牧草,如何养出好牛羊?
7月16日8时30分,位于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族乡的现代牧业(昌吉)有限公司养殖场内,一头头黑白花色的泌乳牛开始“上班”。只见这些泌乳牛沿特定通道,有序排队步入挤奶转盘,工作人员随即完成清洗、消毒、上杯等操作后,便开始自动挤奶。公司总经理张凯告诉记者:“这是重型转盘式挤奶机,可以同时给80头奶牛挤奶,每小时能完成550头牛的挤奶工作,效率比传统挤奶机高一倍。”
在现代牧业(昌吉)有限公司养殖场里,小牛犊住上独栋“公寓”、吃着量身定制的高营养“自助餐”、用着牛体刷做起了“按摩”。小牛犊出生当天,耳朵上就佩戴上了专属电子耳牌,便于饲养员24小时监控牛的膳食比例、健康及防疫状况、后续产奶量等指标,电子耳牌上的信息会自动上传到数据库……牛儿过上惬意的“智慧生活”背后,是昌吉市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畜牧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广泛运用,实现畜牧业数字化、数字畜牧业产业化互动发展。昌吉州畜牧业正加快向绿色、有机转型,从土地到餐桌,从养殖、加工到流通环节,推广全程标准化生产。
围绕智慧农田、智慧畜牧、智慧农机、农村供销需求、气象信息等服务,昌吉州不断加快数字农业装备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持续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农民把土地“种”上了“云端”,用跳跃的数字指导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
而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万亩西瓜产业园的瓜田里,瓜农李克净看着陆续成熟的西瓜喜笑颜开。“今年种植的西瓜品种是金城5号,一亩地可产7.5吨至8吨,销路特别好。”
种植优质西瓜,离不开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齐发力。李克净说:“春天,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导我们把西瓜苗嫁接到南瓜苗上的方法,以前令无数瓜农苦恼的重茬种植瓜苗易得病问题就解决了。”
多年来,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瓜产业园借助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科技优势,加强对新品种的研制、试验和种植,为近2000家种植户提供有效服务和指导。其中科研团队研发的西瓜早春双膜栽培技术和西瓜露地轻简化栽培技术已被制定为农业地方标准,有效指导老龙河地区早春西瓜实施标准化种植管理,进一步提高了老龙河西瓜产业绿色发展水平。
如今产业园种植的老龙河西瓜,销售面覆盖全国市场,辐射东南亚市场,年销售额达1亿元以上。这正是昌吉州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强农,科创成果转化有力支撑产业振兴的生动体现。
培育优势产业 打造特色品牌
昌吉州始终把产业兴旺摆在乡村振兴的首位,注重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好种子能让农民赢在“起跑线”。新疆制种面积居全国第二,其中三分之一来自昌吉州。昌吉州现代种业围绕建设“西部种业之都”目标,在育基地、强科技、重龙头、建体系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已拥有4个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5个国家级区域性小麦、西甜瓜、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现有农作物种子企业74家,其中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新疆华西种业有限公司是“育繁推一体化”的国家级种子企业。目前,全州制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年供种能力超过30万吨,分别占全疆的30%、40%;成功举办多次中国新疆种子展示交易会,累计签约金额超过130亿元,已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优质农作物种子集散地。
昌吉州围绕棉花(棉纺织)、葡萄及葡萄酒、肉牛肉羊、牛奶、现代种业、粮食、猪禽、加工番茄8大农业产业重点链,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突出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培园区、创品牌等重点,打造粮油、优质畜产品、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众多特色优势产业中,葡萄酒产业如同一颗明珠熠熠生辉。昌吉州引入龙头企业发展葡萄酒产业,开始种植酿酒葡萄,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北纬44度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黄金纬度线,天山北麓就在这条黄金线上。7月中旬,天空碧蓝如洗,位于玛纳斯县的新疆尼雅葡萄酒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里,500亩丹菲特酿酒葡萄已进入了关键的转色期,不久后就可以采摘酿造了。种植户范广亭心生自豪:“这片葡萄园是玛纳斯酿酒葡萄小产区的核心区域,借助技术人员的指导,我要努力种出中国最好的酿酒葡萄。”
七分原料,三分工艺,葡萄酒的品质决定于光照、温度、降水和土壤等因素。近年来,位于天山北麓核心区的玛纳斯县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扩大葡萄种植规模,打造葡萄酒优势品牌,成为全国首个获得酿酒葡萄认证的小产区。
新疆尼雅葡萄酒有限公司玛纳斯县分公司总经理柳中海认为,从一串品质上乘的葡萄果实,到一杯风味绝佳的上乘好酒,其间要经历的,更多是对葡萄酒的风味品质的极致发掘和精准固化。公司常年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着力推进科研创新,如今公司的分析检测中心能够对酿酒葡萄原料和成品酒的多项指标进行精准精细分析,各项指标都有数据支撑。这些数据能反过来指导种植户从种植环节开始调整种植模式,实现对葡萄糖分含量、单宁含量的控制,让葡萄品质达到最优状态。公司的葡萄酒产品不仅销往疆外,还走出了国门,销往法国、德国、瑞典等国家。
近年来,昌吉州紧扣天山北麓高品质资源、生态、产业融合优势,努力实现“种得好、酿得好、销得好”目标,推动葡萄酒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将葡萄产业确定为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历时20多年,从一颗葡萄到一瓶葡萄酒,再到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天山北麓产区已成长为新疆种植基地最多、产能产量最大的优质酿酒葡萄产区,获得全国首家“酿酒葡萄认证小产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葡萄酒之都”等殊荣,是全国重要的葡萄原酒供应基地之一。
农业品牌建设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在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昌吉州展位的西域春乳制品、笑厨番茄制品、木垒鹰嘴豆、奇台腰站子面粉、尼雅葡萄酒、远航椒麻鸡等一批昌吉州优质的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吸引了众多采购商前来洽谈对接,天山奇豆、远航、小金牛等10家企业与采购商签约金额逾800万元。
目前昌吉州已打造“泰昆”“笑厨”“西域春”等50余个享誉全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其中“腰站子”有机面粉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奇台面粉”被评为全国面粉类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示范样板,成功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一个个“昌”字知名品牌正从新疆走向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
农旅融合 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
当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看看昌吉州近年来大力发展的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就可以找到答案。
村在景区旁、家在美景中。一方好山水,让周围的乡村有了“借景生财”的天赐良机。
“好羡慕你们可以去新疆旅游,住好看的民宿;不像我,只能在新疆开民宿~”阜康市城关镇山坡中心村青山居民宿招牌上幽默的调侃让游客们会心一笑。民宿老板褚彦文是去年回乡创业的90后青年,露天电影、星空帐篷、桌游等“潮”元素吸引了很多年轻游客前来打卡。
位于阜康市区以南9公里的山坡中心村,距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大门仅千米之遥。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带“引流”功能,山坡中心村积极打造“日游天池、夜宿山坡”旅游名片,聚集发展旅游项目,已培育农家乐、民宿等经营户超50家,超过四分之一的村民都从事旅游行业,全村日接待游客最高达5000余人,旅游年收入8000余万元。
有产业,农旅结合百姓富。当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后,农业生产场景也能成为观光旅游的“好风景”,并能创造出更多价值。
在玛纳斯县乐土驿镇,重点以打造驿站文化品牌为抓手,成立了涵盖农业、物业、商贸、物流、旅游的“五大发展公司”,并依托乡村振兴项目,培育花砖预制厂、鲜食玉米厂、滴灌带生产线、预制板生产线,形成了资源配置从“分散”到“聚合”,产业组织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利益分配由“一方独享”到“多方共赢”的小产业集群。游客们来农家乐享美食的同时,顺便也爱买些当地的鲜食玉米等特色农产品。2023年,全镇9个村集体收入达4400余万元,有两个行政村跃入“千万元村”。
有文化,传统村落展新颜。最能够吸引并留住游客的乡村旅游,一定有能让游客“看见山水、记住乡愁、品出诗意”的格调。
2013年,作家刘亮程被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古朴幽静的山村景观吸引在此旅居,之后邀请各地的艺术家来这里成立工作室,艺术的魅力为这个古老的村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活力。木垒因势利导,以文化打造美丽乡村,在村里建成国学讲堂、原点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等观光点。如今这里现代艺术气息和古朴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完美融合在一起,吸引画家、作家、设计师、摄影师及全国各地的读者,不断来到这里寻找创作的灵感,寻找那份儿时的记忆。
当前,蓬勃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昌吉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形态、农业功能拓展的新领域、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田畴织锦,沃野泛金。面向未来无限的创新发展空间,昌吉州奋进步履不停,正昂首阔步迈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