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专题 > 云游庭州 > 要闻速览

阜康市:旅游名城 产业新城

发布时间:2024-08-28 11:59:30 来源:昌吉日报

  2012年,阜康市投资3亿多元建设文体中心,为市民免费提供各类公共文化体育服务。□鱼新明摄

  无人机为小麦施肥。□鱼新明摄

  康园湖畔。□鱼新明摄

  美丽的天山天池景区。□鱼新明摄

  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刚立强圣洁而雄伟的博格达峰,东部天山最高峰,这是远在千里之外就能被认出的阜康地标。

  时序更替,万物维新。与这座横亘新疆大地的山峰相比,7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但对于阜康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刻度。它记录着这片热土的变迁,见证着它的跨越,并将和它一起奔向未来。

  广袤沃野,风光无限

  “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满足了农民“吃饱肚子”的朴素愿望后,因为耕地规模小,阜康农业一度处于尴尬境地,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还是个农业小县。

  阜康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1954年到2023年,阜康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从11.74万亩,增长到54.31万亩,第一产业产值由200万元增加到45.93亿元,阜康人均GDP由165元提升到14.9万元。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昌吉州成立70年来,阜康市农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今,在阜康大地,犁地播种用上了北斗导航,喷药用上了无人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成了种地的好帮手,农业高质量发展绘就一幅幅壮美画卷。

  8月10日,阜康气温攀上38摄氏度,在九运街镇十运村的棉田里,乳白、淡黄、浅红、深紫的棉花迎着骄阳尽情绽放,开成了一望无际的云霞,为金秋的丰收积蓄着力量。“我们村里用的播种机全部搭载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500亩棉花5台播种机只用了3天就播完了,长势这么好,今年注定又是一个丰收年。”阜康市新天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闫新虎脸上乐开了花。

  截至目前,阜康市已引进了306台安装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实现了全覆盖智能化播种。“从犁地、播种,到浇水、灭虫,再到打顶、采收,还有秸秆还田、残膜回收,农业全程实现机械化,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阜康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余伟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阜康市通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8月17日,为期三天的阜康市第五届瑶池蟠桃会落下帷幕,蟠桃、晚熟西红柿、手工艾柱、文冠果、驼奶、天山冷粮面粉系列等40余种名优特产受到广大游客和市民青睐,成交额超过200万元。

  园区兴,产业兴;产业兴,乡村兴。在着力打造农业品牌、特色农产品的同时,阜康市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促进产业发展与带动农民增收协同推进。以加工番茄、驼奶加工等为特色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产业带动效果显著。

  8月6日,阜康市滋泥泉子镇树窝子中心村1000亩番茄开始采收。种植大户马继军种植了700亩番茄,“预计亩产量在10吨左右,2台采收机预计3天就可采收完,手里有订单,心里就不慌,收入有保障。”

  马继军的订单来自本土番茄收购加工企业——新疆康美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今年计划生产番茄酱1万吨。公司总经理吴建江介绍说:“作为公司最大的原料种植基地,滋泥泉子镇今年种植番茄1.6万亩。公司还在当地招收了130多名工人,人均月工资在4000多元。”目前,阜康市番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2.5万亩,以新疆康美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核心的加工番茄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

  工业经济追“新”逐“绿”

  上世纪60年代初,阜康天龙钢铁厂、天龙水泥厂、天龙锁厂被誉为“新疆工业的摇篮”,煤炭、钢铁、水泥等污染企业一度成为阜康工业的支柱产业。

  进入21世纪,历史的荣光不再,曾一路高歌猛进的阜康工业率先遭遇了“成长的烦恼”:产业低下,增长粗放,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生态环保问题突出……

  痛定思痛,阜康市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定力向污染企业“开刀”,如今,阜康工业脱胎换骨。

  8月12日,在阜康市天龙矿业自备电厂绿电替代15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工地,工人们正抓紧浇筑光伏板底座。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工刘小龙说:“项目计划2024年11月投运,作为天龙矿业的电能替换项目,工期绝对耽误不起。”

  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天龙水泥厂,曾是阜康市的利税大户。企业1998年改制,2014年再次优化股权结构,由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资控股,以煤-电-铝循环经济一体化为主导产业,目前产能规模为电解铝25万吨、碳素13万吨、水泥20万吨,2台20万千瓦发电机组自备电厂堪称企业的“命门”。

  2014年10月17日,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2*2.5万千瓦发电机组的烟囱被实施定向爆破,24天后,新疆艾斯米尔焦煤有限公司和大黄山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7万吨的焦炉开始拆除。紧接着,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阜康自备电厂两台机组被关停,这一声声巨响警醒着阜康人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绿电替代15万千瓦光伏项目2024年11月投运之时,就是天龙矿业自备电厂冷却塔爆破之日。”刘小龙说。

  近年来,阜康市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从高端装备制造业到化工新材料技术前沿,从绿色工厂到新兴产业,阜康工业经济追“新”逐“绿”,正由粗放扩张转向绿色低碳,由分散低效转向集约高效,由资源依赖转向创新驱动。

  以延链、补链、强链、拓链为发展重点,阜康市发挥“链主”企业头雁效应,全力推动先进高分子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煤炭煤化工、新能源6条重点产业链做大、做强、做长,不断激发“链”式效应,做优做强优势产业。

  “链上链下”融通互通,资源共享、上下衔接。目前,阜康市域内产业链关联企业已达到31家,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和整体效能不断释放。今年前7个月,阜康市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6亿元,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5亿元,同比增长16%。

  持续发力,擦亮旅游“金字招牌”

  虽然坐拥天山天池这样的美景,70年前的阜康人并不知道旅游为何物。即使到了改革开放之初,阜康市的旅游还是以接待型为主,那方秀丽山水并没有给阜康人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旅游逐渐升温,天山天池开始进入游人的视野。最夸张的时候,天池湖畔扎满了毡房,湖边马粪遍地,几乎寸草不生,天山天池陷入生态危机。

  自2003年以来,阜康市把创建天山天池文明风景旅游区作为促进发展、打造世界精品的目标,累计投入6亿元,对三工河谷、水磨河谷实施提升改造和生态移民工程,天池景区成为全国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建设的典范,开创了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新局面。2012年天山天池率先成为全国首批、新疆唯一的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2013年,“新疆天山”申遗成功,天山天池正式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阜康市以“生态优先、游客至上”为核心,不断优化旅游体验,持续擦亮“全国文明风景区”金字招牌。“湖面海拔1910米上下,呈葫芦状,水面约4平方千米……”8月15日,在天山天池海北平台主景区,河北游客张菁通过微信小程序“寻梦天山 做客天池”中的语音讲解功能,闲庭信步,畅游天池。“实时语音播报,你走到哪儿它讲到哪儿,等于请了一个免费的专职导游,天池‘智慧旅游’太棒了。”张菁伸出大拇指点赞。

  2013年以来,阜康市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对天山天池景区逐步实施智慧景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天山天池由传统旅游向智慧旅游的转变。

  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为抓手,天山天池景区聚焦游客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对停车场进行智能化改造,新增车位800余个,为自驾游游客提供充电、用水等免费服务。为有效缓解游客密集地点如厕压力大的问题,今年天山天池景区投入2100万元,对景区内的厕所进行提升改造。

  “旅游+”的融合发展理念不仅催生出了阜康旅游新业态、新体验,还为游客带来更新鲜、更有趣的体验和服务,拉动旅游接待人数逐年攀升。2024年1月至7月天山天池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70.97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25%。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38.61万人次,同比增长65.7%;实现旅游收入29.14亿元,同比增长105.6%。

  2023年阜康市被列入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这是昌吉州唯一入选的县市。当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阜康,随便走几个村庄,就可以找到答案。

  8月8日,刚过了上午12点,阜康市城关镇山坡中心村就热闹起来。一辆辆旅游大巴排着队往村里开,操着各色口音的游客挤满了巷道,各个“农家乐”食客盈门。

  山坡中心村距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游客集散中心仅一公里,村里积极打造“日游天池、夜宿山坡”旅游名片,已培育农家乐、民宿等经营户53家,超过四分之一的村民端上了旅游饭碗,全村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近亿元。

  时间的年轮,刻印下奋斗者的足迹,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建设者。随着国家一个个大布局、大战略、大规划的实施,借助“一带一路”建设,阜康这片物阜民康的幸福之地,正在用“绿色”谋未来,描绘出一幅幅壮美的生态发展画卷。

[责任编辑:官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