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昌吉市滨湖镇中心学校学生在搭积木。□杨 斌摄
近日,昌吉市第八小学组织学生利用课间时间开展团体互动游戏。□梁宏涛摄
近日,昌吉市第三小学学生在课间下象棋。□杨 斌摄
近日,昌吉市第一中学利用课间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无人机实操训练。□梁宏涛摄
近日,昌吉市第三小学学生在打篮球。□杨 斌摄
近日,昌吉市第三小学学生在课间跳绳。□杨 斌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荷苒·马汗
新学期伊始,昌吉州各中小学校园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老鹰捉小鸡的稚嫩身影掠过操场,彩色跳绳在春风中划出优美的弧线,篮球撞击地面的闷响与少年们的欢呼声交织成动感的乐章……课间休息时间延长了,体育课增加了,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户外运动,操场俨然成为活力迸发的游乐场。
自2025年春季开学起,自治区全面调整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新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至少安排1节体育课,课间延长至15分钟”。昌吉州教育系统积极响应,通过“一校一案”创新实践,让体育课“能出汗、有特色”,学生每日校内体育活动时长普遍超2小时,为学生健康成长注入新动能。
“掌心空出,用指根触球。”近日,在昌吉市第十小学的篮球课上,体育教师马秀文正手把手指导学生运球技巧。这所学校的课表里,每周5节体育课“花样百出”——篮球、足球、室内跑酷轮番登场,学生每日综合运动时长达到140分钟。
面对场地限制,昌吉市第十小学巧妙“错峰”:上午第二节、第三节下课分别安排30分钟大课间,让学生分批活动,室外学生玩起老鹰捉小鸡、找朋友等游戏,室内学生则跟着视频“跑酷”。“现在每天都能和小伙伴一起锻炼,上课更有精神了。”该校三年级学生赵悠然兴奋地说。
在昌吉州第三中学,体育课则充满“武侠风”。作为自治区拳击基地校、昌吉州武术特色校,该校每周5节体育课中的3节,都会让学生学习拳击或武术。该校校园地面即将绘制的“跳格子”等一系列地面游戏,还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科学知识等,让运动兼具趣味与内涵。
“我们设计了许多体育游戏,让学生会玩、能玩,身上有汗、眼中有光。”昌吉州第三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孙志达说。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玛纳斯县第五小学的操场上开始热闹起来,学生们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体育老师则在一旁耐心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政策实行下来以后,我们体育老师也觉得很高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也要备好课、上好课,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发展。”玛纳斯县第五小学体育教研组组长王尚江说。
在玛纳斯县第四中学体育馆内,初三年级的学生们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正在进行趣味体能训练。按照新的课程安排,现在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这让热爱运动的学生们兴奋不已。
“现在改成一天一节体育课,能让我更好缓解学习上的压力,让我每天活力满满,更有信心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学生热比耶·土尔洪江说。玛纳斯县第四中学针对教学班级和教学时间,积极调整课程安排,整合师资及场地资源,为开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做好保障。
玛纳斯县第四中学副校长唐晶晶说:“体育运动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缓解学业压力,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我校将以体教融合为抓手,开足开齐体育课程,让学生动起来、跑起来、活动起来,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阜康市晋阜小学课间时分,校园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操场上,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跳绳、踢毽子。走廊里,也有不少学生聚在一起聊天、做游戏。
学生萨伊代·阿不都萨塔尔说:“现在课间延长到15分钟,时间变宽裕了,充足的休息让我在之后的学习中更专注,思路更清晰。”
为了丰富体育活动内容,阜康市各学校双管齐下,从课间体育活动和体育活动课两方面发力。课间,学校组织不同楼层学生在校园空地上绘制各种运动游戏的图形,还开发了一系列室内体育锻炼活动与娱乐活动;体育活动课则涵盖体适能练习、体育游戏、运动技能学习,除了常规项目,还包括滑冰、滑雪、游泳等特色项目,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阜康市晋阜小学教务主任张晓婷说:“此次课间时间调整是基于对学生学习状态和身心健康的综合考量。适当延长课间时长,能让学生在课间得到充分休息,缓解学习疲劳,提高课堂效率。同时,30分钟大课间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增强身体素质。”
为新学期的体育教学蓄力赋能,近日,奇台县教育局举办“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技能充电站”活动,吸引了全县120余名体育教师参与。教师们深入探索中华传统体育长拳的悠久历史与文化魅力,同时“解锁”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新教材的教学策略“秘籍”。教师们紧扣中考体育改革政策风向标,明确了教学的新方向。教师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内容融入实际教学中,让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在奇台县的体育课堂上生根发芽。
运动热情高涨,安全如何保障?昌吉州教育系统打出“组合拳”——制定完善的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实施课间网格化管理、加强课间活动场所排查和人员值守……“既要让孩子们玩得尽兴,也要让家长放心。”昌吉市第十小学副校长马占琴说。
“调整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昌吉州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曹柳强表示,未来将持续督导各校落实新规,将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学会1至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让“健康第一”的理念深植校园。
(本报通讯员胡伟杰、苟彩霞、张鹏、杨翠英、靳春燕、姚琴、欧阳王杰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