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频道精选 > 人物

劳动者之歌 | 周李强:让小麦穴播技术走向全国

发布时间:2024-10-31 09:27:00 来源:昌吉日报

  种小麦就跟种棉花一样,将籽种一穴穴地进行机械化播种……这种小麦高质效均植集成技术于10月14日从昌吉州“走进”河南、河北等地。请看这项技术的发明人周李强的创业故事——

周李强(左一)指导技术人员操作小麦精准播种机。□本报记者 喻 兰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喻兰  通讯员 程勇 胡婷)

  在今年的冬小麦播种时节,新疆部分地区采用小麦高质效均植集成技术(以下简称小麦穴播技术),种小麦就跟种棉花一样,将籽种一穴穴地进行机械化播种。这项新技术诞生于由周李强担任总经理的新疆禾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0月14日,该项技术从昌吉州“走进”河南、河北等地的田野。

  和现在大面积使用的小麦条播技术相比,小麦穴播技术亩均节省种子50%、节水25%、肥效提高10%、增产10%,节本增收260多元,实现冬小麦亩产700公斤常态化。

  天命之年研究小麦

  周李强今年62岁,石河子市人,年轻时下过乡,当过兵,修过车,还开过装饰工程公司,最终从事了与农业相关的行业。

  1999年,周李强与合伙人在昌吉州呼图壁县成立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创立了新疆禾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技术研发,每年种植小麦1500亩左右。2013年,他开始关注小麦种植。

  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周李强发现自己公司种的小麦长势、亩产量总是不如别人。那时候,他不懂小麦栽培,但他喜欢钻研,小麦种不好,就去向小麦种得好的农民请教。2014年周李强团队种的小麦亩产量超过了400公斤,2016年种的小麦亩产量达到580公斤,几乎是最好水平,很难再突破。

  难道小麦亩产量真的不能再突破?执着的周李强为解决这一问题,四处求教,寻求方法。

  一辈子干好一件事

  周李强自嘲说这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知足了,那就是种好小麦。为此,他常年都生活在位于沙漠边缘的农业生产基地,而他的家在上海,他一年才回家一两次。无数个日夜,周李强在电脑前查阅资料、计算数据,一个个单调的数据、冗长的公式,让他乐此不疲,完全沉迷在小麦种植技术的研发中。

  周李强一边种小麦,一边摸索,终于在2015年形成了小麦穴播技术,该技术荣获了3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8项。

  小麦传统种植过程中,一亩地用种量平均二十七八公斤,多的高达30公斤,浪费太多。依据自己的投种量算法,周李强带领团队尝试播种从17公斤、15公斤、13公斤、12公斤直到9公斤的小麦种子,发现产量变化不大,但省了很多种子。惊喜的发现让周李强激动不已。随后,他和团队马不停蹄开始和新疆农垦科学院的小麦团队合作,走上科研创新之路。与此同时,研发配套的播种机也在进行中。小麦种植密度高,亩穴数与棉花接近,他们便又在棉花穴播机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实现精准播种。2018年底,第一台小麦精准播种机诞生了。

  多功能耧架、苗床分组镇压器、悬挂牵引架……在周李强的电脑上,250多台小麦精准播种机的配件图都是他自己绘制的。说起小麦精准播种机的这些配件,周李强如数家珍。

  向全国推广新技术

  从2019年至今,周李强和他的技术团队一直在疆内外推广小麦穴播技术。2023年,周李强带团队去吉木萨尔县推广时,该县种粮大户张彪对此并不看好,他种了3000亩小麦,把最差的、也是最后才播种的那块地给周李强团队播种冬小麦。结果那块地亩产700多公斤,比以往增产100多公斤,而且省种、省水、省肥。张彪说:“这项技术太好了,我以后要采用这项技术种小麦。”

  呼图壁县种牛场农民李永刚已经种植了20多年小麦。2023年,他利用这项技术种植了500亩“新春22号”小麦,亩均精量播种13公斤,亩产632公斤,比往年采用条播技术种植的春小麦每亩增产100多公斤。李永刚感叹:“没想到产量会这么高。”

  今年,小麦穴播技术在全疆四地得到试验性示范推广,吉木萨尔县种植2000亩,呼图壁县种植1500亩,兵团第四师种植2000亩,兵团第七师种植1000亩。吉木萨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购买了5台小麦精准播种机,分配给5个乡镇。

  小麦穴播技术得到了众多专家的高度认可。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新元说:“该技术是全国第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小麦稳产高产技术。”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永华认为,这项技术创制了全新的小麦栽培技术体系,在全国推广的潜力巨大。

  目前,该公司已与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并于今年联合在河南孟州、山东济南、河北邯郸、甘肃庆阳等小麦主产区开展小麦穴播技术试验示范,为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蹚路子。

  责任和情怀是动力

  在周李强深居简出,躬耕麦田的时候,很多朋友看他那么辛苦,都劝他:“你都60多岁的人了,过更舒适的生活,不好吗?”他总是淡淡一笑。自从有了提高小麦产量、改进小麦种植技术的想法后,他就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

  现在,小麦穴播技术和精准播种机进入推广阶段,周李强又有了更长远的想法。

  2023年,去北大参加高质量发展研学班学习,让周李强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人工智能技术,还认识了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他打算与北大人工智能团队合作,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小麦种植。谈到这些,他的双眸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说:“当你所从事的事业远远大于你所需要的时候,这个事业就不属于你了。”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这项技术和机器的推广应用,从而不断改进。

  周李强告诉记者:“我们明年将继续在全国推广小麦穴播技术及配套设备,让中国的小麦实现更高产。”

[责任编辑:陆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