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白泉村村民在刺绣。□杨 艳摄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杨艳、明伟报道)在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白泉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绣娘——加那尔古丽·胡马斯。加那尔古丽·胡马斯今年44岁,2013年在村里建起合作社,从跑市场、接订单到设计图案她都亲力亲为。她不仅靠刺绣手艺改善了家里的生活质量,还带领村里的妇女一起增收致富。在她们的手中,绣线就像画笔,描绘出了美好的生活。
回想最初建立合作社的日子,加那尔古丽·胡马斯说:“刚成立合作社的时候没有设备、没有人,是我自己花钱从乌鲁木齐市请了一位老师,叫了村上的亲戚朋友过来培训。刺绣老师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讲解刺绣绣法,并针对绣娘们的基础功底、手法掌握等情况手把手耐心细致地做教学辅导,提升了合作社绣娘们的技术。培训结束后,我们用县妇联发放的资金买了9台刺绣设备,这才把合作社成立起来。”
在白泉村,妇女大多都会刺绣技艺,但她们不知道如何依靠这种技艺赚钱,收入来源主要靠种地、放牧。村里成立刺绣合作社后,白泉村村委会组织大家利用农闲时间研究创新刺绣产品,在坚持独特的民族风格的同时,积极融入现代元素,让绣法更加多元、图案更加精致、取材更加丰富。
如今,白泉村不断有人来合作社参加培训,已有40余名技术熟练的妇女加入刺绣合作社,刺绣产品有20余种,图案也多种多样,很多当地群众结婚用的刺绣产品都出自他们的合作社。合作社社员利用空闲时间制作绣品,每人每月有五六百元的收入。
“以前我在家照顾孩子,没有什么收入,自从加入合作社,我既能照顾孩子,还能在家从事刺绣,然后把绣好的成品拿到合作社,合作社帮我卖,有时候还可以到合作社参加培训,学习更好的刺绣技术,能和大家一起挣钱,一起致富,我很开心。”白泉村村民朱玛汗说。
哈萨克族刺绣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吉木萨尔县为推广刺绣工艺,增加农牧民收入,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览活动,白泉村刺绣合作社带着作品前去参展,绣工精巧、色彩艳丽、图案美观的作品深受群众喜爱。
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白泉村党支部书记哈衣尼古丽说:“我们鼓励妇女开展刺绣生产,一方面可以增加她们的收入,另一方面也能使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刺绣工艺继续保留和传承下去。”